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2024全国两会“向‘新’而行”系列访谈。2024年两会召开之际,人们看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催生经济新动能,是与会代表委员们最关心的问题,而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更是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在3月5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针对当前形势提出了一系列举措。那么报告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新思路?我们又该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催生新动能呢?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特邀著名经济学家徐洪才进行解读。
中国网:徐老师,您好!欢迎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
徐洪才: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3年的工作时指出,“经济恢复发展本身有不少难题”,其中包括“外需下滑和内需不足碰头,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并存”,那么您是如何理解这些困难的呢?
徐洪才:这些困难今年还在,去年的话经过一年的调整,应该说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有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一些问题还在延续,特别是疫情的后遗症,现在还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体现。
我们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面临一个新旧动能的转换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问题),而且未来整体的趋势还是经济增速逐渐回落。因为整个体量大了,经济规模大了,你想像过去那样快速增长6%、9%以上,也不现实。另外我们要感觉到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确实有很多是在预料之内,也有一些超预期。比如说,我们自身的新旧动能的转换,这里面涉及到一个传统功能正在收缩,同时新动能的培育有点不给力、跟不上(的问题),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要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加大相关的创新资源的支持。但是,它不可能立竿见影,要久久为功,逐步体现出来。
另一方面,就是我们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一些问题纷至沓来,比如老龄化社会加快来临;另外新型城镇化还有后半场,任务还没完成。多重因素叠加,再加上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的一些产能过剩、潜在的风险一直还在。
从外部因素来看,今年是全球性的一个大选之年,所以也存在了一些不确定性,而且地缘政治冲突还在延续。世界经济的增长总体来看,我认为确定性是上升的,但是也还有一些不确定性。
确定性上升是体现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上,去年、今年预期都是3.1%(注: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24年1月30日数据),都比较低,但是,通胀已经明显放缓了,压力是下降的。从经济增长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增速)会有一个缓慢的上升,3.2%。但是,全球的贸易和跨境直接投资这两块今年会有明显的改善,去年都是收缩、负增长的,今年全球贸易可望增长3%以上。
另外,(全球)FDI(外商直接投资)这一块(2024年)也会恢复到正增长,明年可能会更进一步,会超过(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这就意味着通过过去一年的修复,这些全球性的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正在恢复常态化。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反映出诸多的积极因素的集聚,中国身在其中,一定会从中受益的。这是积极的方面。而且美联储预期会在今年年中的时候降息,这对于中国来讲也是好消息,因为中美之间的利差收窄了,人民币贬值压力减轻了,等等吧。也有一些确定性因素,包括近期大家已经看到的大国关系趋于缓和、趋于稳定。今年美国是大选之年,我相信在大选期间不会出现什么不正常的、出乎意料的事,总体上会保持相对稳定。这对于我们都是好消息。
但是也有不确定性,美联储的这种政策转向调整对金融体系会有什么影响?另外还有一些局部性的、我们难以预料的地缘政治冲突可能会出现,那么对全球大宗商品、对价格体系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等等。
我觉得综合国际国内情况的变化,我们(面临的)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是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网:我们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解决我国居民消费意愿不足、消费能力不强的问题时提到了,要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来综合施策,您怎么看这些措施,能奏效吗?
徐洪才:我觉得多管齐下,从这几个方面综合施策肯定会有积极的效果。首先是我们要增加收入。因为城乡居民的收入过去多年来一直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但是这里面有两极分化分配不公的问题,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包括增加我们3亿新市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他们的社会保障;也包括我们还有几亿农民,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这是未来增加收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之所在。所以我们要多管齐下,比如增加就业,比如鼓励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发展,等等,这样可以增加我们的收入;也包括改善社会保障体制,还有一些改革,等等。这是从收入的角度看。
另外从供给的角度来看,确实我们现在消费的需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参差不齐的,一些基本的消费像温饱型的衣食住行基本上得到满足了,但是改善型的、升级型的消费我们还是供给不足的。比如迫在眉睫的,就是养老健康的消费。对大健康的消费这是永无止境的,是个刚性需求。另外,像对文化、旅游、教育、娱乐还有体育等等,这些与人的活动、与精神层面息息相关的这些需求,我们的供给是不足的——你想花钱买服务,买不到啊。因此,我们要改善相关的供给,就要引导资金增加这些方面的投入。所以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讲了,我们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和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有潜能的消费就是指这些未来的需求成长空间巨大但短期看供给不给力、跟不上(的领域),这是我们要补的短板。同时,我们的投资要着眼于有订单、有潜在需求的这些领域,我们增加资金的供给,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改善我们的需求,供给和需求之间就产生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供给需求的这种相对平衡。所以,我们未来扩大消费也要改善供给,仅仅从需求侧恐怕难以奏效。
另外,过去我们有些政策有一些人为设置的障碍。
中国网:比如说呢?
徐洪才:比如像大宗的一些商品消费,像住房的购买,以前不还是有限购限贷吗?有很多限制性措施,包括一些大城市对汽车的消费,很多限制性措施现在看来不合时宜了,给它取消掉,因此优化我们的政策供给。所以我们讲,从这几个方面协同发力,多管齐下,我相信我们未来的消费在稳定经济增长当中的作用会进一步提升。
中国网:报告中提到“房”字的频次达到了15次,去年这个次数是17,而且将房地产相关工作都安排在防风险的章节中。对于报告中提出的化解房地产硬着陆风险的举措,您怎么看?
徐洪才:房地产市场已经调整了一阵子了,未来一两年我觉得还是会延续这个调整的过程,这种调整的幅度之大多少有点超预期。因为在疫情前我们这个黄金十年,整个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投资当中大概占了1/3,在居民的消费当中大概占了1/3,另外在政府的收入当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现在整体出现调整是说明需求结构出现了变化,而我们过去那种供给的能力、产能是过剩的。现在大家看到我们在库存没有销售完的、待销售的房子面积很大,规模很大。现在中心城市居民人均拥有的住房面积已经趋于饱和了,接近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了。未来的人口结构还在变化,当然,我们的城镇化还有后半场,另外年轻人还有刚性需求,还有改善型的刚性需求,还有随着年龄人口结构的变化这个需求的结构也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说小户型未来需求可能会上升等等。
总而言之,现在这种激烈的调整是反映出过去那种拿地—开发—建房子—卖房子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因此,未来我们经过几年的这种调整以后会出现一个新的动态平衡,这种新的动态平衡(是说)未来的投资能力、未来的消费能力跟过去相比,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会以一个比较低的层次形成一个相对的均衡。因此就要看到目前这种剧烈调整对我们的企业甚至对国民经济产生的潜在风险和冲击。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把这一块放在风险这个章节里面讨论,我觉得是有针对性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做了部署,就是我们要做大增量或者说先立后破,明确提出了三大工程,就是保障房的建设、城中村的改造,还有“平急两用”的公共设施的建设。其实这是创造了新的机会,为那些开发商找到了新的商机,找米下锅,我们要创造一些商机,但是这个还不够。我们金融机构的相关政策也做了调整,比如,降准降息降低首付款比例,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还有废除掉一系列限购限贷的政策,多管齐下。
我认为要把房地产这种剧烈调整造成的缺口给它弥补上,恐怕还要新的思路,这个新的思路其实大家从相关政策里面也看到了方向。比如,去年底提出银发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要打造十个相关的产业园区,促进银发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比如生命科学、生物医药,还有健康、养老的服务体系,等等。这里面会增加新的投资,每年如果增加几万亿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会弥补房地产调整的缺口。
还有全面的绿色转型,我们要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未来也要增加投资。再一个就是数字经济智能化时代的来临,我们在传统产业的新技术应用这种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技术改造升级这块,我们要加大投资。今年不也是提出大型设备以旧换新吗?其实就是促进这种转型,扩大投资和消费的领域。
这样的话我们多管齐下,把投资这一块给它提振一下。因为去年的投资增速只有3%,是拖了后腿的。这样的话我们未来的房地产业经过调整以后,对国民经济的冲击会逐渐地平息掉,实现一个平稳的过渡和转换。
中国网:《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2024年政府的主要任务时其中第一条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都知道其实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报告中所列出的这些举措,您是怎么看的呢?
徐洪才:我认为是有针对性的,也是非常务实的,特别是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我们传统的那种靠外延扩张,比如传统的旧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投入是很有限的,我们就在效率方面做文章,挖掘发展的潜力和内涵,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这就需要创新驱动。所以讲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其实这个概念在经济学上有一个相对应的概念就是“全要素生产率”,这是基于技术的变革推动的效率的提升、能源资源消耗的减少。今年我们依然提出单位GDP能源消耗,还有碳排放,都要有具体减少的目标。未来一个时期,我们依然每年都有这种目标,这就体现在经济质量的提升方面。因此,这种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对我们的产业结构、对我们的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变化。所以,我觉得我们强调创新发展,而且在这方面实实在在地有一系列政策举措,拿出来的行动也体现在我们中国创新发展的一系列成果上,这也是有口皆碑的。我们每年在国际上申请的专利现在是名列前茅的。整体的创新能力过去几年稳步提升,但是还有差距,跟发达经济体比还有差距。我们瞄准这个方向,对标高标准,不断地前行,砥砺前行,加大研发投入,改革创新相关的机制,释放我们经济发展的潜力。
中国网: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克服了很多的困难。面向未来,您也提到我们面临着不少挑战,当然也有更多的机遇。对于新的一年,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您有怎样的预期和建议呢?
徐洪才:我觉得新的一年是在过去一年的基础之上沿着一个平稳、向好、向上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速可能会保持相对稳定甚至会有轻微的回落,但是质量提升,效益会上升,结构不断地优化,这也为“十四五”乃至2035年的中期发展目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今年比去年好,明年比今年好,会越来越好。
中国网:好,感谢徐主任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解读,谢谢您!
(本期人员:责编/文案:韩琳;主持:佟静;摄像:刘凯/房小琪;后期:刘凯;摄影:杨佳;主编:郑海滨)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一:为什么今年GDP增长预期目标定为5%左右?3%的赤字率仍属稳健?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二:徐洪才:我国制度型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