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重金留学”性价比引热议,国人理性看待留学热

“重金留学”性价比引热议,国人理性看待留学热
2024年03月12日 20:07 海报新闻

  近日,一网友表示,三年赴英留学,花了近200万元人民币,结果回国只找到了4000元月薪的工作,当事人表示非常后悔:“原本以为海归找工作不成问题,结果面试的公司更倾向于国内985、211……”这一消息引起社会广泛讨论。

  社交媒体上类似这位网友的案例不止一个,其中不乏常青藤名校毕业生,他们无一例外暂时遇到了挫折:有人抱怨自己由于常年在海外生活,回国后获取的信息并不对等;也有人感叹自己并未预料到求职困难;还有人后悔没有掌握过硬的本领,回国后空有一纸文凭……

  去海外名校留学,曾是很多中国学生的梦想。但是近几年,清华、中科大、西工大、北航等著名理工科大学的出国留学人数出现大幅下挫,有的甚至跌去2/3。不仅如此,从相关数据来看,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中国学生留学目的国,中国正在失去第一生源国地位,让位于印度。重金投资的留学梦,正在逐渐失去吸引力?

  关于留学的投入与回报

  1.留学成本的确越来越高

  以中国学生留学主选地美国为例,近二十年来,美国学费飞速上涨。数据显示美国公立大学学费相比2002年平均上涨了170%至211%,而私立大学本身学费较贵,2022年平均学费为4.38万美元,相比20年前也涨了144%。除了学费,受疫情及俄乌战争的影响,欧美发达国家在最近几年普遍经历了数轮通胀,房租、食物、交通等价格涨幅明显。这导致留学生的生活开销这几年也噌噌往上涨。

  生活费加上学费,以美国为例,目前一年的平均留学成本在56.8万元人民币左右(在消费高的城市还不止),而疫情前的2019、2018年,约为49.8万元。

  2.“海归”收入有所下滑

  首先就是薪资下降,根据《2023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的数据,近三年来,海外留学人才的薪资呈小幅收缩,2020年平均年薪为26.82万元,而到了2023年上半年,已降至20.45万元。这也意味着,留学回本的时间被延长。

  其次是“海归”经历在求职时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像薪资优厚的基金、证券、期货等金融业岗位,或是计算机、芯片等高科技岗位,对海归的优先度都不太明显。而对留学生倾向性最高的职业,如留学辅导、语言培训、翻译等岗位,这几年因为行业发展或大环境影响,机会也变少了。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和青年文化自信双提升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当前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越来越多的高水平大学崛起,专业设置和师资力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有关资料显示,2022年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我国内地大学在54个学科中有14个学科排名第1,有114个学科进入前10名,排名第1和进入前10名的学科仅次于美国,排名前50名、前100名的学科数也仅次于美国。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去年年底毛入学率超过了60%,规模已经居世界第一。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在快速提升,这使出国留学的必要性在降低,年轻人可以在国内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而不必远赴异国。

  新一代年轻人留学意愿也在快速下降。一是00后这一代人成长于中国快速发展的20年,内生的民族自豪感前所未有,对西方不再盲目崇拜,也就不再热衷留学;二是相较20年前,现在出国已变成一件比较稀松平常的事,现在很多学生不一定要出国留学,就能获得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因此,出国留学热也在回归常态,大家在选择是否出国留学上也更加理性。

  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教育观

  首先,跟风留学、缺乏职业规划、留学准备不充分等不可取,留学“镀金”须理性。一方面,留学并不适合所有的中国学生,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留学,不要盲目送孩子出国留学,以避免投入巨额资金,却把孩子培养成一名“海待”,最终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出国留学的学生,也要端正学习态度,利用宝贵的留学机会,认真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真正做到学有专长。相信,只要有了真才实学,“海归”总会有用武之地,肯定能够找到一份较为满意的工作。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建议,有条件出国的年轻人,不妨多走出去,不一定是出国留学,也可以是短期出国交流、实习等,通过这些机会更多去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文明,获得全球的视野和国际胜任力。除了西方发达国家,也可以去“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看看,可能会发现新的机会和不一样的风景。

  (海报新闻编辑 马婉莹 综合上观新闻、澎湃新闻、东方网、@山东商报等)

  责编:郭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