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理响中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切实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

【理响中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切实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
2024年03月13日 16:01 中国社会科学网

  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党对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概括为“五个必须”。“五个必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深刻剖析了经济建设的制度支撑、发展动力、安全保障和政治本色。“五个必须”是一个系统整体,涵盖了包括各类经营主体在内的经济建设诸多要素,既回答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理论逻辑,又指明了经济发展的中国特色以及经济工作的时代特征,为经济建设指明了实践方向。经济建设中的诸多要素尤其是各类经营主体,对于推动整个经济建设具有重意义。因此,坚持“五个必须”就必须高度重视“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这一重大问题。其关键在于,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切实将多种所有制经济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中,在打破隐形壁垒、构建良性竞争、保障合法权益上出实招、见真效,更好地处理市场与政府、合作与竞争、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系,以服务战略全局整体目标,也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投资机遇,充分激发它们的内生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夯实制度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对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基本定位,对于优化多种所有制经济体结构、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个必须”强调,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实践证明,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形式。改革开放以来,从市场的辅助作用到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再到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对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理论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引导不同产业、不同企业遵循市场规律,优化布局,实现优胜劣汰。当前各类经营主体存在的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与“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定位仍有较大差距。

  与此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从根本上扭转政府越位、错位、缺位问题,弥补市场失灵。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推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规则面前实现“公平统一”,既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也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其中,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人才、技术、劳动力、融资、税费、用地等方面的问题,更好保障市场有效运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例如,在市场准入问题上,不打破“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隐形壁垒,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就是空谈。对此,要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改进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

  促进合作与竞争的良性循环,为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营造环境支撑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是简单留存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各自的生存空间而任意发展,而是从协同发展的角度,让各类经营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良性竞争、合作共赢的局面,实现力量聚合。

  良性竞争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动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经营主体在竞争领域都存有比较优势。但是只要这种竞争是良性竞争、公平竞争,就可以成为改善产品质量和提升服务效率的有效途径。对于公有制经济,应突出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竞争有助于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长期的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的演变,来加深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演化趋势的认知,从而采取更有预见性的协调措施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在竞争环境中寻求合作、实现共赢是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合作,一方面,促进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之间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的相互流动,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提升经营主体竞争能力,激活整个市场发展活力。另一方面,促进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之间国际市场开发和企业管理的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从而提高全球竞争力。这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尤为重要。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往往集中体现在经营主体的核心竞争力上,只有拥有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才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也只有不断巩固优势地位,获得更大市场利益,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才更加充沛。

  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为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提供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毫无疑问,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唯有在安全中谋发展,发展才可持续。越是接近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达成,统筹发展和安全越显得重要。“信心比金子重要”,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的前提就是要让它们确信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安全的。

  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关键在于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让各类经营主体在提升效能方面“上水平”。实现这个目标,既要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途径,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牵引,系统推进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市场化薪酬体系、国资监管体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机制等各项改革,加强国企改革的系统集成。又要引导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聚焦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坚持探索创新,持续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民营企业。

  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不是进行无原则、无边界的“刺激”,以致于出现“无序扩展、野蛮生长”的现象。在经济建设中,要强化系统思维,着眼于经济发展可能存在的波动,通过政策引导、监管干预进一步强化战略性布局,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确保各类经营主体健康运行。同时,也不能以“确保安全”为由违背经济规律,无视不同经营主体的发展需求。政府既要坚持底线思维,也要发挥托底功效,做好风险预测,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让各类经营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卸下历史包袱,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切实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短板,为落实“五个必须”增添可持续动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审核:李建军

  责任编辑:闫琪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