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戈壁滩上,这样节水惜水护水

戈壁滩上,这样节水惜水护水
2024年03月25日 09:47 新华社

来源:3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
来源:3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来源:3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雪冰 张晟 梁婉珊

  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年均降水量39-220毫米,蒸发量却达2400-4200毫米,位于沙漠、戈壁、荒漠集中区的内蒙古阿拉善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水资源极度匮乏。

  面对自然因素制约,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挖掘社会节水潜力、守护已有水资源,是阿拉善盟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水安全的必然选择。

  拧紧工农业“节水阀”

  合理平衡用水

  初春时节,在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一家农资店里,店主耐心地为前来选购的农户介绍各类化肥的性状和价格,帮助农户为春耕做准备。

  孪井滩灌区是阿拉善盟最大的扬黄灌区,每年通过四级扬黄工程从黄河取水4000万立方米用于农业灌溉。但由于早期灌溉方式落后,水粮矛盾突出。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012年起,孪井滩灌区陆续投资上亿元实施节水改造工程,2021年,灌区内8.5万亩农田全部实现了节水灌溉,每年可节水1000万立方米。

  图为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扬黄灌溉工程闸口。新华社发  图为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扬黄灌溉工程闸口。新华社发

  “去年夏季干旱,但由于我们都利用滴灌,产量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平均亩产达900公斤,我家种了1000多亩地,收入达到40多万元。”查汉高勒嘎查农户魏玉新说道。

  面对极度匮乏的水资源,因地制宜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灌溉技术是当地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目前全盟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2.47万亩,农业灌溉高效节水建成比例达到94%。同时,我们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鼓励种植中药材、西瓜、葵花等高产节水作物,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阿拉善盟水务局局长罗晓春介绍。

  阿拉善盟在做好农业节水增效的同时,持续探索工业节水减排之路。走进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蒙古犇星化学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紧张赶制着今年春季的第一笔订单。2021年该公司建成中水回用系统,“目前每天处理水量1000吨以上,既节水,还降低了用水成本”。总经理连建军说。

  近年来,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根据可用水量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布局,推进废污综合整治、再生水深度处理、循环水冷却系统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记者了解到,阿拉善盟现已建成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1家,5个焦化项目正在开展节水改造,建成投产后预计可节水255万立方米。

  用好每一滴水

  争做“守护者”

  近日气温回暖,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的中水调蓄池内,数十只赤麻鸭在清澈的水面上游弋,成为戈壁滩上一道美丽风景。这座存蓄能力200万立方米的中水调蓄池承担着阿拉善左旗城市绿化及供暖用水。

  3月20日,赤麻鸭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的中水调蓄池内畅泳。新华社记者 梁婉珊 摄  3月20日,赤麻鸭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的中水调蓄池内畅泳。新华社记者 梁婉珊 摄

  随着城市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绿化和人抢水”成了当地面临的难题。巴彦浩特镇区城市中水回用调蓄工程实施后,将冬季中水收集到调蓄池内,夏季用作绿化用水,大大减少了新水用量。

  “今年我们还将配合住建局改造市区内约37千米污水管网,解决雨污分流问题的同时,提高巴彦浩特镇污水收集能力,增加中水产出量并用于城市绿化灌溉及相关工业生产用水,改善城市环境。”阿拉善左旗城乡水务有限公司生产运行部部长马建国介绍。

  滴滴清水,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如今人水和谐、科学发展的理念在阿拉善已经深入人心,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单位学校,大家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为阿拉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贡献着一份力量,节水、惜水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洗菜水、淘米水存下来浇花,洗脸洗手水接下来可以洗拖把。”今年68岁的巴彦浩特镇居民袁凤霞给记者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节水小妙招,她所居住的小区也早已将绿化带内的供水装置改成了喷灌式节水设备。

  在阿拉善右旗,居民小区、公共场所和机关单位全部更换了节水器具,截至去年年底,旗里已建成节水型单位76个,节水型居民小区5个,节水型企业5家,去年阿拉善右旗也荣登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行列。

  治水与护水结合

  保护水生态

  三月上旬,黄河阿拉善段全线80公里平稳开河。作为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组成部分,阿拉善盟位于黄河由宁夏进入内蒙古的重要节点,肩负着保护黄河水生态安全的使命。

    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的锁边固沙带。新华社发

  尽管春日沙漠中的风依旧狂野,但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黄河西岸,60余万亩的锁边林草防护带宛如一张大网,将沙子牢牢固定。

  曾经这里有一段长达5.7公里的沙河“握手”之处,大量黄沙在风力作用下不断向黄河入侵,岸边农田被埋、河中泥沙淤积,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当地人称这里为“阎王鼻子”。

  如今的“阎王鼻子”已经被连片的草方格和固沙植物覆盖。“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各类林草生态项目,有效遏制了乌兰布和沙漠侵入黄河,既守护了母亲河的水生态安全,也让当地自然环境好了起来。”阿拉善高新区乡村振兴办主任姜明基说。

  为防止风沙侵蚀黄河,阿拉善盟实施黄河上中游乌兰布和段阻沙入河生态修复工程,对乌兰布和沙漠沿黄1.1万亩区域进行水沙一体化治理,总投资2亿元,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项目建成后,植被覆盖率达84.5%以上,每年可以阻止约150万吨流沙进入黄河。”阿拉善滨河金沙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王东浩介绍。

  同样位于黄河流域的巴彦木仁苏木,去年实施了3000亩绿色防控示范项目,通过控药减害、控肥增效、控水降耗和控膜提效“四控”行动,探索农业生产绿色转型,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我们用的农药、化肥少了,但是庄稼长得特别好,去年收成比往年增加了20%。”巴彦木仁苏木居民刘建兴说,“生态环境变好了,收入也增加了,日子越过越好。”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