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参考消息特稿|新质生产力成吸引跨国巨头新“磁力”

参考消息特稿|新质生产力成吸引跨国巨头新“磁力”
2024年03月28日 09:31 参考消息

  【原标题】再一次选择中国,他们因何而来?——新质生产力成吸引跨国巨头新“磁力”

  文/本报记者 姜微 王辰阳 贾远琨

  外商持续看好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更看到中国以创新为驱动、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全球产业版图里形成新的吸引力

     3月24日,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中)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会场与嘉宾交流。(李鑫 摄)     3月24日,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中)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会场与嘉宾交流。(李鑫 摄)

  早春3月,正是万物萌发的时节。3月12日,苹果公司高调披露,已经在华投入10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应用研究实验室,位于上海的这个实验室,是全球唯一集合所有测试于一体的实验室。8天后,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更是现身上海,与比亚迪、蓝思科技和长盈精密等中国供应商举行分享会,展示他们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最新成果。

  与蒂姆·库克密集的行程表“相伴而行”,跨国企业高管在华频频现身,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阿斯利康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雀巢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等在华行程马不停蹄,关注中国的创新与研发能力,加大在华投资发展力度。

2023年11月29日在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上拍摄的机器人展品(方喆 摄)2023年11月29日在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上拍摄的机器人展品(方喆 摄)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这句话被外商反复引用,并不是简单的表态,而是切实的行动。外商持续看好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更看到中国以创新为驱动、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全球产业版图里形成新的吸引力。

  外资再加码瞄准新赛道

  一段时间以来,苹果公司将在中国的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说法甚嚣尘上。但在2023年底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苹果公司主动打出标语“200家主要供应商中有151家在中国生产”。时隔三个多月,苹果公司在上海最繁忙的静安寺商圈,开出了其在中国大陆最大的零售店,蒂姆·库克亲手推开新店大门并迎接中国消费者。

  最新落地的苹果公司应用研究实验室,能为智能制造以及产品的可靠性、质量和材料分析提供支持,为全球的工程和设计团队提供资源;实验对象为所有产品线,甚至包括尚未在中国大陆销售的Vision Pro。

  “对于苹果的供应链来说,没有比中国更重要的地方了。苹果将加强与中国供应链伙伴长期合作关系,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方面紧密合作,实现双赢。”蒂姆·库克说。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明确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加大对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外资在华动作频频,对准创新赛道。阿斯利康将在江苏无锡高新区投资4.75亿美元新建小分子创新药工厂;西门子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智慧交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法雷奥在上海嘉定打造“舒适及驾驶辅助系统生产研发基地”,总投资约29亿元,包括激光雷达、域控制器、芯片绑定等项目的研发与生产……

  法雷奥中国总裁周松表示,我们在中国的发展,正在改变以前的思路。中国不仅仅在劳动力成本上存在优势,我们要更多发挥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自动化,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和人才红利进行发展,改善产品力和竞争力,提高向客户和最终用户提供的产品价值,实现由产品价格向用户价值的转变。

  一些外媒炒作中国产品“威胁论”,所谓的“小院高墙”也没有阻碍外资在华投资加码。跨国企业高管接踵而至“用脚投票”,寻找合作的新机会,加紧布局未来。

  作为在华德企的官方协会,中国德国商会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超九成受访德企计划继续扎根中国市场,过半受访德企计划未来两年内增加对华投资。

  大众汽车集团3月中旬披露,其在安徽合肥布局的生产、研发和创新中心,相关部门将使产品开发周期缩短30%。大众汽车集团不仅与上汽集团、小鹏汽车等中国整车厂合作,而且与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包括:与地平线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与中科创达合作开发信息娱乐系统,并在增强用户体验方面与上海沐传工业设计进行合作。

  “伴随持续的价格战,未来两年市场环境仍将充满挑战。我们正在不断强化自身技术实力,为未来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对集团而言,创造价值比市场体量更为重要,这能保障我们投资于下一个创新飞跃。”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业务的董事贝瑞德说。

  高水平开放注入新动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

2023年9月26日拍摄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刘颖 摄)2023年9月26日拍摄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刘颖 摄)

  过去几年,得益于中国汽车产业取消外资投资限制,2019年1月特斯拉将首个海外超级工厂落地上海,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如今,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已经占到特斯拉全球产能的一半以上;2023年底启动的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特斯拉还在不断刷新在华发展速度。

  最近,新的“莫德纳速度”让不少外资企业感同身受。美国生物医药企业莫德纳,被认为是国际mRNA技术三巨头之一。2023年4月,莫德纳高管团队来华考察;7月与上海市经信委、闵行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0月完成土地摘牌并签订土地出让合同。从战略签约至拿地开工,仅用3个多月,莫德纳比特斯拉还快1个多月。

  从项目落地,到生产见效,不断“加速”的接力赛,体现了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外企来华投资发展的决心,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了外资外企的发展信心。

  今年以来,北京正在加快《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的立法进程;上海发布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计划,优化科研物资通关和监管流程、支持研发数据依法跨境流动;江苏出台若干举措,提升服务业利用外资质量水平,鼓励外商投资区域协同发展……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的关税总水平已经降至同世贸组织发达成员相当水平,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到31项以下,制造业准入全面放开,服务业开放加速推进,外商投资收益率仍名列世界前茅。

  进博会、广交会、消博会、服贸会、链博会,一系列国家级展会矩阵成为中外合作的大舞台。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连续六届举办,展商数量、展览面积、按年计意向成交金额在2023年创历史新高。美国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对进博会引领创新发展的作用印象深刻,他说,参与进博会将推动高通与中国伙伴在无线通信等领域合作创新、互相成就,增强全球竞争力。

  中国的发展不仅有量的合理增长,而且有质的有效提升。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绿色转型成果斐然,社会预期稳步改善,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中国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正在向全球展开,新需求、新业态爆发式出现,自身发展和对外合作的空间都在迅速拓展。

  新质生产力提供新机遇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160家,同比增长34.9%;同期,长三角区域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2.47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全球经济增长进入“慢车道”,各方都在探寻提振经济的新引擎,寻求科技颠覆式创新、探索新型国际合作模式、重塑高效科学的全球供应链……中国能为发展提供什么新机遇?

  “嗅觉灵敏”的外商将目光投向创新合作。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罗蓉观察到,中国高技术产业在实际利用外资中的占比,近五年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外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有更多的外资企业,参与到中国先进产业链的打造和创新链的升级,更加注重投向研发和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

  2024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会场内外的热词。在3月底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发展动能亟待增强,中国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发展自身,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更强动力,为跨国公司带来巨大商业机会。

  闻风而动,外资迅速加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赛道。

  在中部内陆地区湖南长沙,主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中德合资企业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正在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帮助当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东部沿海地区上海,截至今年1月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962家和563家。外资在中国的研发力量持续加强,同时抢先对接前沿产业领域。苹果公司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表示,苹果在上海和深圳设立的应用实验室紧邻公司在华生产和组装基地,工程师们可以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分享高科技生产流程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实现实时调整,并帮助供应商提高效率。

  3月下旬,葛兰素史克全球首席执行官魏爱玛、美国星巴克公司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德国拜耳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比尔·安德森等在48小时内密集到访上海,他们与上海市主要负责人会晤时,畅谈在中国市场面向创新发展的最新计划。

  “我们深耕中国、深耕上海发展的决心坚定不移。公司会聚焦疾病预防,携手中国伙伴,面向全球开展更多创新研发、临床合作,加快引进和研制更多创新药和疫苗。”魏爱玛说。

  中国官方表示,外资企业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在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领域大有可为。

  “我们将紧抓能效两大主线,推动新质生产力在临床的落地。”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表示,在创新层面,未来三年GE医疗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将再翻一番,创新成果产出提速,还将继续链接国内外顶尖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在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看来,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望成为“全球主要的绿色和数字投资融资中心”。中国在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等领域制造实力强劲,“我相信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也会取得快速进展”。

  “中国不仅努力发展自己,也愿与大家携手共进。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中国就能赢得未来。”郑栅洁说。

      刊于《参考消息》2024年3月28日第7版

  编辑 陈锐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