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焕发中华文明新荣光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焕发中华文明新荣光
2024年04月17日 14:44 四川新闻网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遗产中,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伟大发明创造,到《论语》《楚辞》《史记》等文学力作迭出;从“万邦来朝”“天下大同”“以和为贵”等文化理念共识,到清明上河图、兵马俑、敦煌壁画等文物典籍遗产,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即便历经五千多年的岁月洗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激荡起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迈入新时代,我国坚持文物保护与传承并重,用心守好文化根脉,以文物、遗产、文字为魂,《人世间》《长津湖》等更多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精神风貌的文艺精品力作迭出;传承中华灿烂文明,开启“从文物里读懂中国”和“探源中华文脉·发现宝藏陕西”文脉探源之旅……以文会友、以文化人、以文聚力,讲好中国文物保护传承弘扬的好故事,用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精品力作激扬精神、凝聚力量、展现形象,倍增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也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多元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这也启示我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坚持在扬弃中继承、在转化中创新,在保护中发展、在弘扬中壮大,才能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推动中国文化更好繁荣发展、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放眼当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走向世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夏文化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统筹推进,“孔子学院”遍布全球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文化交流互鉴为媒,中华文明的光芒照耀世界,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走进中国,更多人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共同唱响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时代最强音。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也要看到,文化遗产生动述说着过去,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守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为了让后人了解和学习历史,更是为了人类对于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不懈追求。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动员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譬如通过参观博物馆、阅读相关书籍、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在亲眼欣赏和亲身游历中感知历史、认同文化;另一方面,讲好文化故事、加强交流互鉴,打开人文交流的新场景,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文明成果,积极促进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让中国好声音在世界各地传得更开、散得更广,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繁荣发展,为世界文明百花园贡献新的中国文明力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繁荣中华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新的起点上,让我们以保护、传承、弘扬历史文化遗产为载体,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如此定能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文明滋养和精神力量。

  作者:付云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