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美丽中国哪儿美,监测数据告诉您”

“美丽中国哪儿美,监测数据告诉您”
2024年04月19日 07:31 新浪新闻

  核心阅读

  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要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加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支撑保障。

  □ 环保在行动

  □ 本报记者 张维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要以有力支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根本目标,围绕‘美丽系列’建设工作,全面强化监测支撑,实现‘美丽中国哪儿美,监测数据告诉您’。”在生态环境部近日召开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出如是要求。

  黄润秋指出,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要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加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支撑保障。

  建立现代监测体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已被《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2024年,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这一概念,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后,已经成为重大规划和报告中的高频词。

  按照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的说法,最早期的环境保护工作相当于“给一个脸很脏的人洗脸”,主要是治理那些污染最严重的企业。到后来,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向前推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全国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是和这个目标相匹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与之匹配的是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经过多年的积淀,出台一个有关美丽中国建设顶层设计的文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的时机已经成熟。今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指出,到2027年,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全面建成。

  《意见》发布后,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全面开启,成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美丽中国,怎么看美不美,最核心的是看生态环境质量好不好,这就需要建立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体系。”王金南说。

  这一点,在《意见》中被明确提及。《意见》将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加强生态、温室气体、地下水、新污染物等监测能力建设,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协同监测全覆盖。

  此前举行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也强调,要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为新征程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标定了新坐标、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什么是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黄润秋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指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是包含完善的监测网络、先进的监测技术、系统的监测业务、严格的质量控制、高效的监测管理等的有机系统,具有布局合理要素全面、精准科学运行高效、制度健全监管有序、发现问题洞察规律、创新科技培养人才等五方面鲜明特征,能够客观准确反映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及时发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有效支撑管理决策。

  监管力度持续加大

  新时代以来特别是近五年以来,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全方位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要素齐全、布局科学合理的监测网络体系,监测质效有效提升、技术能力持续增强、监管力度持续加大、队伍建设有力加强,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提供了重要支撑。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十四五”以来,我国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已经取得积极进展,监测网络更加先进全面,数据质量更加真实可靠。

  3.3万个,这是目前国家直接监测的各类环境监测点位总数,天上有卫星、空中有无人机、水里有监测船、地面有走航车,基本实现了环境质量、生态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全覆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切实抓好生态环境监测重点工作,推动生态环境监测高质量发展,发挥好监测的基础支撑作用。”黄润秋说。

  “在新征程上,建立美丽中国生态环境‘颜值’监测体系十分迫切。”王金南说。

  生态环境部3月15日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未来5年我国将加速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创新监测手段,逐步建成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据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意见》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更高标准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为目标,以科学客观权威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宗旨,全面推进监测网络、技术、业务、管理等优化升级,更好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监测力量。

  “建立现代化监测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过程。”这位负责人说,《实施意见》明确了“两步走”目标:第一步,未来五年集中力量推进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施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建设工程、监测科技创新工程、强基层补短板能力提升工程、监测人才培养工程等“四大工程”,加速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整体能力。第二步,再用五年左右时间,到2035年,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环境监测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监测力量。

  按照“两步走”路径推进

  在本次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黄润秋重申了“两步走”的路径安排。

  黄润秋强调,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筹兼顾、蹄疾步稳,按照未来五年和到2035年“两步走”的路径安排,有力有序、扎实推进。

  黄润秋要求,以多元参与、良性互动为基本要求,构建政府主导有力有为、部门协同顺畅有效、企业责任压实到位、社会参与规范有序的生态环境监测格局。以一体网络、互联共享为主攻方向,在全覆盖、一体化、高质量上下功夫,持续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最大程度释放监测数据价值。要以科技赋能、数智转型为动力引擎,推动传统监测向智慧监测转型升级,实现全链条数智化、新技术标准化、新装备自主化。以监测准确、数据真实为重要根基,不断强化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惩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连续扎实开展深入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重拳打击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行为,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起到了震慑和警示作用。

  王金南认为,相比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监测体系提升还有一定空间。目前已建成的生态环境站,大多数专注于单一或少数方向的监测研究,而综合监测和联动能力不足。王金南同时表示,新污染物、噪声、温室气体等领域监测网络基础相对薄弱,监测网络智慧化水平有待提升,遥感、传感器等感知手段应用尚有不足。

  黄润秋指出,新征程上,做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市场参与、垂直管理与支持属地、整体推进与因地制宜的关系,强化组织、政策、经费、人才等各方面保障措施,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将建设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蓝图变为路线图、施工图。

  同时,要抓住科技职责划转的政策窗口,实施好生态环境监测科技创新工程,研究制定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打通预算保障渠道,统筹制定本省(区、市)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标准,推进强基层补短板能力建设工程,配齐配强监测机构人员、实验场所、仪器装备、经费等。

  要完善监测人才“选育管用”机制,实施监测人才培养工程,建立监测人才培训体系,强化专业监测力量,加强监测干部培养使用,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