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卫星看中国丨变化的大庆,不变的精神

卫星看中国丨变化的大庆,不变的精神
2024年04月20日 09:18 新华网

  

  1964年4月20日

  《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

  大庆精神与大庆人开始为国人熟知

《大庆精神大庆人》为第一篇公开向全国报道大庆石油会战的长篇通讯。(图片来源:共产党员网)《大庆精神大庆人》为第一篇公开向全国报道大庆石油会战的长篇通讯。(图片来源:共产党员网)

  60年间

  一代又一代大庆人

  凭借着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气概

  把曾经荒无人烟的茫茫大地

  变成生机勃勃的“石油之城”

1965年,大庆人破冻土,铲积雪,兴建新油井。新华社记者 李基禄 摄1965年,大庆人破冻土,铲积雪,兴建新油井。新华社记者 李基禄 摄

  如今的大庆

  重构产业 经济转型

  正在从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向

  “中国新兴的工业城市”

  华丽转变

大庆城区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大庆城区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今天

  就让我们跟随卫星视角

  走进这座铁人铸就的城市

  石油之城

  “1959年9月26日

  位于松嫩平原上大同镇附近的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

  标志着大庆油田诞生……”

  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背后

  是那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头顶青天、脚踏荒原

  大庆从这里走来

人们在大庆油田松基三井参观(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人们在大庆油田松基三井参观(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石油工业落后

  石油开采面临困境

  “贫油”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

  大庆油田的发现

  从此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

  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

  如今

  静静矗立的松基三井

  让人依稀还能看到

  当年那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

  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党支部在向青年工人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中,组织他们到王进喜同志带领1205队打的第一口油井上,学习王进喜同志英勇顽强的革命事迹。新华社记者 宋连峰 摄

  铁人王进喜为制服井喷跃入泥浆池的情景

  是一代代人的时代记忆

  曾经那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

  书写着石油之城的情怀与传奇

  王进喜用血肉之躯奋力搅拌泥浆(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每年有无数参观者走进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聆听铁人的英雄事迹

  重温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观众走入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观众走入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铁人公园、铁人广场、铁人大道、铁人中学……

  铁人印记随处可见

  诉说着大庆的历史传承

  展现了石油工人赋予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

   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的部分队员在钻井平台上合影(9月28日摄)。1205钻井队是王进喜带过的队伍,是铁人精神发源地。新华社发(谢剑飞摄)

  生态之城

  如果你从未到过大庆

  也许会觉得这座城市

  黑烟滚滚、油渍遍地

  除了磕头机和井架

  了无生趣

  但其实

  这座中国最大油田

  入目满眼,皆是葱郁

  花香扑鼻,更是沁人心脾

这是大庆油田一角。新华社发(赵永安 摄)这是大庆油田一角。新华社发(赵永安 摄)

  这里

  森林总占地面积413万亩

  草原597.5万亩

  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4平方米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4%

  是座名副其实的

  “绿色油化之都”

  大庆龙凤湿地(资料照片)

  这里

  拥有中国面积最大的城中湿地

  龙凤湿地

  湿地面积5050.57公顷

  徜徉其中

  你可以

  听鹤唳鸟鸣 闻花草之幽

  赏湿地美景 感自然清新

这是大庆龙凤湿地大桥横跨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这是大庆龙凤湿地大桥横跨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这里有大小湖泊217个

  湖在城中、城在湖边

  构成了我国少有的城市景观

  是座美不胜收的

  “天然百湖之城”

图片大庆市黎明湖夜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刘为强 摄)图片大庆市黎明湖夜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刘为强 摄)

  城市生态不是一天变好的

  曾经

  这里也经历了

  工业污染、土地沙化

  大庆人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

  造林防沙、节能减排

  以特有的“大庆精神”接力奋斗

  摸索出一套治理油田生态建设的方法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如今

  大庆已从当年的荒原

  变成一座天蓝水碧

  柔草芳华的“生态之城”

  近年来

  随着湿地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

  整个生态系统逐步改善

  这里已经成为丹顶鹤、白鹤、

  沙丘鹤等数百余种珍惜鸟类的栖息家园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鹤鸣湖镇建国村,野生丹顶鹤在田间飞翔。新华社记者石枫 摄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鹤鸣湖镇建国村,野生丹顶鹤在田间飞翔。新华社记者石枫 摄
喇嘛甸湿地上两只凤头麦鸡比翼齐飞。图片来源:黑龙江日报喇嘛甸湿地上两只凤头麦鸡比翼齐飞。图片来源:黑龙江日报

  创新之城

  石油

  是大庆最响亮的名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座城市也开始遭遇经济转型的巨大挑战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

  根基在实体经济

  关键在科技创新

  方向是产业升级

  这为大庆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庆油田一处钻井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大庆油田一处钻井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进入新时代

  大庆依托高新区的蓬勃发展

  开启“二次创业”

  “油头化尾”产业全链突破

  新材料产业加速集聚

  汽车产业实现集群发展

  是它发展的新航标

  古龙页岩油试验区的井场

  200多块光伏板组成的发电设备

  24小时不间断地供电

这是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1号试验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这是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1号试验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在阳光下

  那些深蓝色的光伏板整齐地排列成矩阵

  仿佛是大地上的琴键

  奏响了绿色发展的乐章

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电站局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电站局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电站局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而那些转动的巨大风机叶片

  像是巨人的翅膀挥动着

  输出着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

 这是大庆一风电项目的风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这是大庆一风电项目的风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在沃尔沃汽车生产线上

  部件流转不息

  在尖端技术加持下

  平均每3分钟

  就有一台新车从这里下线

  这里不仅是汽车的生产基地

  更彰显智能工业的发展趋势

  每一次机器的转动

  都是高效生产与精密制造的体现

这是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厂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这是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厂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这是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厂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大庆沃尔沃工厂的杰作S90豪华轿车生产线。图片来源:黑龙江日报大庆沃尔沃工厂的杰作S90豪华轿车生产线。图片来源:黑龙江日报

  如今

  大庆正展现出更多的“新风景”

  不仅有城市的美丽

  产业的繁荣

  更有这座城市

  对未来的无限探索和对历史的精神传承

  这片黑土地

  正焕发新的活力!

  *新华网思客综编自新华社、新华网、黑龙江日报、大庆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等

  策划:刘娟

  监制:唐心怡

  编辑:李然、马宇聪、杜佳蕙(实习)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