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理响中国】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理响中国】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2024年04月23日 10:08 新浪新闻

  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加快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强劲推动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新时期金融工作的发展布局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由“金融大国”转变为“金融强国”的关键时期,服务新质生产力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推动金融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稳步提升,有利于支持科技创新和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驶入发展“快车道”。因此,我们要加快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绿色低碳金融供给和提高金融对外开放水平,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形成“全国一盘棋、上下一体化”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

  一、加快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加强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相融合,可以有效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同时增强我国科技创新硬实力。

  一是,加快金融传统业务转型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等新技术渠道,建立统一化、标准化的金融行业数据体系,促进贷款、支付和投资等传统业务的数字化转型,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扩宽数字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对象,积极推出线上贷款、智能投资顾问等数字化服务,满足居民对移动支付、网银理财、电商零售等数字化金融需求,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

  二是,利用数字技术加强金融风险监管。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建立金融业务实时大数据动态风险评估机制和风险预警模型,建设金融领域“监管协调”“信息共享”等多部门系统化风险监管体系,实现金融服务数据的全程追溯和监管,多方聚力高效化解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同时金融机构要建立强有力的数据治理框架,为实现金融风险全面监管提供数据支撑,提高金融监管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安全性。

  三是,加大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加快科技创新企业评价标准、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和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宽对“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的信用贷款、知识产权交易等业务,加快实行针对科技创新活动更新迭代速度快特点的“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绿色通道”投融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重点投资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和机器人云平台等科技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降低中小型科创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研发机构的利率报价水平,降低科创项目的综合融资费率。

  二、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激发活力

  “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新时代催生新金融,新金融呼唤新人才,培育高素质金融人才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招”和“必答题”。

  一是,提高金融人才专业素质能力。要加强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等单位的金融学科建设,注重培养金融人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能力,加强金融机构员工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鼓励金融与科技、产业等领域跨界融合,加强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金融教育资源,着重打造一支具有复合型学科背景、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人才队伍。

  二是,打造金融人才创新合作载体。秉持“平台聚才”原则,高校、政府、金融机构等要着力加强金融创新联合实验室、金融科技创新企业等具有“多层次、立体化、高能级”特点的金融人才创新载体建设,紧扣“金融人才赋能工程”发展需求,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离岸引才”“人才飞地”等金融人才合作模式,搭建金融领域高水平智库研究平台定期举办金融科技创新论坛、研讨会、竞赛等活动,为金融人才创新合作提供平台和机会。

  三是,持续优化金融人才队伍建设“软环境”。围绕“引育用留”等关键环节,建全金融人才培养引进、选拔任用、激励奖惩等一系列全链条的用人机制,构建金融行业特有的人才分级分类考核标准、考核指标体系和差异化评价方式,制定科学的金融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薪酬、晋升和荣誉等激励作用,同时通过聘任第三方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人才自主培育内生体系,激发金融人才创新创业能力。

  三、加大绿色低碳金融供给,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大绿色低碳金融供给,可以促进金融业提质增效,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一是,加强绿色金融政策引导。政府应在绿色金融激励、绿色担保等方面给予金融机构更多政策便利,加快制定金融机构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机制文件,确保绿色金融项目的公开透明化,同时应在部分条件允许地区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区域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地区的政策支持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为全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模范示范作用。

  二是,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根据我国金融产品、产业结构和能源利用等特点,加强分类标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对应关系,整合已有的绿色项目遴选模式,持续更新并实施《共同分类目录》标准,统一我国绿色产业、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标准口径,提高绿色金融项目评估效率借鉴国际广泛认可的《赤道原则》《绿色债券原则》等金融标准,依据项目潜在的环境影响,对绿色项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提高金融资金利用效率。

  三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引导大型券商和商业银行参与地方碳市场交易,开发碳债券、碳期权和碳资产证券化等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推出向新型能源体系、能源保供和转型、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等重点领域倾斜的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等多元绿色金融产品,开创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等新型金融保障产品,通过建立绿色项目快速响应机制、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等方式,有效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

  四、提高金融对外开放水平,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凝聚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稳慎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促进国内国际金融市场双向互动,有利于实现两个市场的金融资源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

  一是,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我们要围绕全球金融安全网、跨境金融监管、跨境金融数据流动等热点话题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与金融规则制定,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增强我国金融应对外部冲击的发展韧性,同时大力支持国际领域的金融科技、数字货币等业务创新发展,推动国际金融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二是,营造良好的国内金融投资环境。加快我国金融市场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对标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和要求,积极完善金融服务业“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外资管理模式,打造“外商敢进”“外资敢投”的投资环境;与外资金融机构母国监管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监管领域信息互享共治,积极探索外资金融机构差异化监管模式,进一步优化外资营商环境。

  三是,稳慎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要持续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需求,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人民币国际金融产品交易和定价中心功能,着力优化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建设布局,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服务范围,围绕RCEP合作机制,推动与各国央行的货币合作,提高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使用频率,持续构建以人民币定价为主的国际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

  作者简介:何雄浪,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月书,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科研助理。

  责任编辑:况家家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