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发布丨延续友谊、撒播和平种子,中美友好的希望在青年

中国发布丨延续友谊、撒播和平种子,中美友好的希望在青年
2024年04月26日 09:00 中国网

  中国网4月26日讯  中美友好,根基在民众,希望在青年。自2023年11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以来,一批批美国青少年接连来到中国,同中国青少年一起穿汉服、爬长城、游故宫,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近日,作为中方邀请美国青少年访华学习交流计划的新一批成员,来自美国艾奥瓦州马斯卡廷中学“友谊传承”研学团的32名中学生前往中国北京、河北、上海等地进行交流访问,实地感受中国文化。

  延续中美友谊接力棒交到年轻人手中

  在河北交流期间,美国艾奥瓦州马斯卡廷中学“友谊传承”研学团与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学生一对一结对,共同开启研学之旅。

  4月20日下午,中美学生来到了河北正定园博园中美友谊传承青年林。在一起填土、浇水、支撑固定后,一棵棵“友谊树”开始茁壮成长。回想起共同相处的日子,马斯卡廷中学学生迈克尔·麦克尼利同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学生陈星宇决定要把彼此处成“一生的朋友”。

  “中国很大很漂亮,来之前我就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很高兴这次能实地体验。我一定会再回来的,到时候我要先去看看和星宇一起种的树。”迈克尔·麦克尼利说。

  “孩子们来到这里,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中国,用自己的耳朵倾听中国,亲身感受到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这是一次非常棒的旅程。”在河北交流期间,研学团领队、艾奥瓦州马斯卡廷对华友好委员会副主席托尼·约瑟夫度过了难忘的生日,中美师生一起为他送上生日蛋糕和祝福。托尼·约瑟夫许下了生日愿望:“让我们的友谊永远传承下去。”

  托尼·约瑟夫表示,延续中美友谊的接力棒如今交到了下一代年轻人手中,他们将会成为促进两国关系最重要的力量。“相信他们在这十多天里交到的中国朋友,会成为一辈子的朋友。在中国的记忆,将影响他们的未来。”

  青年交流为中美关系发展播撒和平种子

  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回顾历史,从“飞虎队情谊”到“小球推动大球”再到“鼓岭之友”,中美虽远隔重洋,但两国人民情谊源远流长,中美关系的每个重要时刻,都离不开两国人民的双向奔赴。

  “正是善意友好的涓滴汇流,让宽广太平洋不再是天堑;正是人民的双向奔赴,让中美关系一次次从低谷重回正道。”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引发两国民众强烈共鸣。为扩大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交流,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

  今年1月24日至30日,在习近平主席的关心下,该项目第一批来华美国中学生——马斯卡廷中学20多名学生来到北京、河北和上海等地,进行交流访问。马斯卡廷中学的同学们登长城、访故宫,同中国小伙伴一起写“福”字、打八段锦、互赠贺卡,收获了美好的友谊与回忆。

  “长城有一部分砖与砖之间的连接,加入了米浆,所以可以热胀冷缩不惧寒暑交替。”美国马斯卡廷中学学生们表示,任何人都可以在课本中看到中国的长城和故宫,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亲眼看到,这次旅行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1月28日,在结束访问前,马斯卡廷中学学生集体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讲述访华的喜悦心情,对邀请他们来华交流访问表示感谢。“此次旅行让我们与中国学生聚到一起成为朋友,不管我们说什么语言,或是相隔万里,我们都能走到一起,让世界变得更好。”美国马斯卡廷中学学生王俊德说。

  今年元宵节,习近平主席复信马斯卡廷中学访华代表团学生并回赠新春贺卡,向他们和全校师生致以节日祝福,欢迎更多美国青少年来中国交流学习。在复信中,习近平主席欢迎孩子们再来中国,也欢迎更多美国青少年朋友来华交流学习,与中国青少年交心交友、互学互鉴,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携手贡献力量。

  美国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苏拉布·古普塔表示,青年是两国的未来,是塑造两国命运的关键,教育和青年交流对于增进美中友好与合作不可或缺。希望未来在全球文明倡议框架下,美中两国的更多优秀大学能创建专门的暑期学习课程,向彼此国家的学生和青少年实地讲授本国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成就,为美中关系发展播撒和平的种子。

  青年之间的友谊将为中美关系发展注入积极力量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并支持鼓励中美民间交往,多次复信美国青少年和友好人士,表达对加强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期许和勉励。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时曾走进华盛顿州塔科马市林肯中学。习近平在参观时指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双方应当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育可架起一座桥梁,把中美两国人民联系在一起,“欢迎大家多去中国看一看”。

  一次访问,不仅给学校带来了新气象,也在两国人民之间播下友谊的种子。时任林肯中学校长埃尔文曾表示,自从习近平主席来访后,林肯中学就成了“名校”,不仅在美国知名度大大提升,还有很多从中国远道而来的访客,该校对汉语感兴趣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今年3月16日,24名来自美国林肯中学和斯特拉孔中学的学生们抵达中国,在北京、湖北、广东等地开展为期11天的交流活动。在这期间,美中两国学生一起爬长城、游故宫、打太极、练书法,在交流中不仅收获了新知,更加深了中美青年之间的友谊。

  “这是一次难忘的友谊之旅。美中学生虽然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有共同的爱好、相似的经历、共通的情感。看到他们互加微信好友,迅速成为朋友,我感到十分欣慰。相信美中青少年建立的友谊将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为两国人民的广泛沟通作出贡献,为美中关系长远发展注入积极力量。”林肯中学校长卡尔·霍塞思说。

  “青年人未来将成为两国的栋梁之材。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学习理解,相信友谊与合作的种子一定会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可以更好地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把两国人民友谊一代一代延续下去。”艾奥瓦州友好委员会河北分会主席、美籍华人张维善说。

  欢迎更多美国青少年做中美友好的新一代使者

  近年来,中美关系发展经历不少波折,但中美关系越是遭遇困难时,越要拉紧人民的纽带,增进人心的沟通。去年11月份以来,多批美国青少年来华研学中,不少人便萌生未来要到中国留学的想法。

  美国《侨报》对此刊发评论文章称,多年来,中美人文交流一直存在“逆差”,即每年赴美交流、留学的中国青少年人数要多于美国来华人数。很多中国人对美国政治、艺术、文化等话题非常熟悉,不仅能叫出不少美国政治人物的名字,谈到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体育赛事等美国文化时也头头是道;但反过来,很多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却相当有限,在他们眼中,中国的形象是模糊的、刻板的、片面的。

  文章表示,中美“后浪”如何看待对方,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两国关系的走向。零距离、面对面的交流,是增进深度理解的最佳打开方式。当一个人走近一个国家,深入接触这个国家的民众、人文、历史,便会更容易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了解并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和习俗、传统。更多美国“后浪”赴华“串门”,有助缩小中美“认知逆差”。

  美国《侨报》还称,近年,美国赴华留学人数急剧下降,无法满足美国对更多“中国通”的需求,呼吁华盛顿应为美国青年赴华留学创造更多条件和机会。

  “有美国朋友担心,目前,美赴华留学的学生人数较少。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中方从不追求留学生顺差,更反对中美教育‘脱钩’,一直以实际行动促进人文交流。”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此前在中国驻美国使馆举行纪念中美留学45周年暨2024年中美青年新春联欢活动上说。

  谢锋透露,为落实“未来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赴华交流学习”倡议,中方将设立“美国青年使者来华专项奖学金” 项目,通过校际交换、短期参访、暑期学校、冬令营等丰富多样形式,欢迎更多美青少年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中国、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中国,做中美友好的新一代使者。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中新社、人民网等报道

  编辑:赵晓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