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王书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把握科技创新新形势与政策方向

王书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把握科技创新新形势与政策方向
2024年04月28日 17:19 新浪新闻

  二、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

  谈到形势,我们就必须谈到“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那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指的是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三个“前所未有”的特征:一是经济角度上,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二是技术角度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三是政治和治理角度上,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从科技发展的角度上,建设科技强国面临着三个主要变量:一是全球科技创新竞争空前激烈。比如,美国围绕芯片研发、制造业在美设厂以及未来芯片人才培养,通过了《芯片和科学法案》。同时,新兴国家科技崛起,亚洲成为重要一极,全球科技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其中,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二是美国的战略遏制,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最大外部变量。美国将我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表现为出口管制加码、限制投资与资本切割、加大人才与科研基础条件限制等,特别是限制留学生签证。总之,美国对我国实施遏制打压持续升级,包括对高技术和产品出口、对高技术企业和机构、对高技术人才等方面。三是“联盟化”,即欧美以西方共同价值观、国家安全为名联合盟国打造各类联盟。比如,在2024年2月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英伟达发起了AI-RAN(6G)联盟,对我国6G技术领先地位形成严峻挑战。从技术储备来看,截至2022年,我国6G专利技术申请量占比达40.3%,高于美国的35.2%。未来,6G领域可能会形成两个技术体系。

  应该说,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积极应对外部的严峻形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三、科技创新的政策方向

  在清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GDP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18世纪中期,以英国为核心,以蒸汽机、纺织机大规模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100年后,到了以德国为中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内燃机、发电机、现代化大学教育出现时,中国还没有现代化大学,而GDP仍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即使如此,中国还是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清朝末期到新中国成立,又是100多年的时间,我们仍然没有创办现代化大学,没有重大技术突破,处于改革、失败、被侵略、战败的民不聊生的时期,而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以信息技术为驱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可以说,300多年时间过去,我们真正开始信息技术革命、走在建设小康社会路上的时间是很紧的。我们一直落后的根本也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科技的落后。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看其经济总量,即GDP占世界三分之一时,我们没有发生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到GDP占世界三分之一时,鸦片战争以失败告终。

  所以,面向未来,在科技创新政策上,我们应该坚持四个主要方向:

  第一,筑牢“地基”,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我们要加强财政资金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支持,加大自然科学基金规模,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管理,聚焦企业发展重大需求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前瞻部署基础研究。

  第二,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做到安全可控、引领未来。所谓“卡脖子”问题,既有面向产业发展的问题,也有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的问题,在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等方面瓶颈仍然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科技自立自强,如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人才工作会、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重要会议,或者在不同地方的调研过程当中,以及谈到农业安全、生物安全、航空、网络安全等问题的时候。

  对于关键技术攻关,我们要注意两个特点:一是要关注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向各领域加快渗透的趋势,特别是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在制造、交通、信息、生物、海洋、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和研发;二是要关注前沿技术,培育未来产业,打造新赛道、培育新优势,即不同于过去30多年的主要靠引进,对于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我们要做到超前部署,大胆探索。

  第三,关于企业科技力量,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明了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这四支战略科技力量,强调“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育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要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空天等关键领域,鼓励和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企业联合大学、科研院所的力量,协同攻克科技前沿和新兴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要让央、国企业勇挑重担,敢打头阵,争创原始创新策源地。

  第四,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其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提倡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科学精神,打造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激情和干劲的创新“软实力”,形成人才辈出、创新人才云集、生态优越的有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担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步伐!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习近平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