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朵鲜花背后的科技力量

一朵鲜花背后的科技力量
2024年05月07日 13:44 中工网-工人日报

  原标题:一朵鲜花背后的科技力量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云南被称为世界三大最适宜花卉生产地区之一,昆明市晋宁区则位于云南花卉生产区的核心区,是全球温带花卉最佳产地。相关数据显示,晋宁是中国鲜切花种植面积和生产的第一县,花卉种植面积6.1万亩,年产鲜切花50亿枝,全国超过50%的鲜切花来自晋宁。全区34万人口中,有2.2万户花农,5.5万人从事花卉生产。

  一个小小的区县,如何能走到鲜花种植产业顶端的呢?

  长时间以来,业内都有“全国10枝鲜切花7枝产于云南,云南10枝鲜切花7枝产于晋宁”的说法。然而,花卉种苗也是以晋宁为代表的中国花卉产业的“痛点”,晋宁每年需花卉种苗约3.8亿株,但当地种苗生产商通过扦插、组培方式,仅能生产0.6亿株,大量种苗需巨资从国外引进。

  “鲜切花市场里,交易量最大的就是月季,去年晋宁卖出了50亿枝。”种植户赵金花说,“这些姹紫嫣红的月季,几乎都是国外公司培养的品种。每卖一枝花,花农都要被收走专利费,更重要的是没有国际话语权。”

  “种苗缺席就好比机械运行没有芯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淑斌说,“从花店、花市买的娇艳欲滴的玫瑰,其实专业学术名叫‘切花月季’,然而我国市场上的‘切花月季’基本都是国外引进的品种。”

  为破解这种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近年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张福锁院士“云南晋宁花卉科技小院”、高俊平专家工作站、李淑斌艾蔷薇产研小院等众多科研团队和科技企业开始进驻晋宁,为晋宁花卉品种升级换代提供技术支撑。

  “晋宁翠花”是李淑斌最得意的研究成果之一。为了建造一座“亲本库”,培育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月季品种,李淑斌用7年时间走遍大半个中国,收集中国古老月季和野生蔷薇资源。

  2020年,李淑斌带领团队在清水河村创立“产研小院”,以产业应用为导向,聚焦科技研发、产业培育、企业孵化和农民培训,开展育种工作。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只有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李淑斌说。

  为了在新品种创新中占领先机,近年来,李淑斌与他的研究团队跑遍全国各地,收集到国内外月季种质资源2000余份,建成了月季种质资源库,选育出具有中国古老月季和云南野生蔷薇优异基因的新品种,为鲜花安装上自主研发的“芯片”。

  “去年‘晋宁翠花’开始了规模化的种植,‘产研小院’的模式也被推广到云南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永德县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等地,晋宁区清水河村也逐步成为中国月季的种源村、品种村、种苗村和技术输出村。”李淑斌说。

  乡村振兴实验室挂牌后,“科技兴农”服务团秘书处也落户清水河村。以李淑斌为发起人的云南艾蔷薇园艺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在清水河村扩建基地144亩,距离乡村振兴实验室仅100米,实现了室内实验与室外实验近距离衔接。

  此外,清水河村还依托晋宁区“一县一业”花卉产业示范县建设契机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注册了昆明万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探索出“龙头企业+村集体”村企互利共赢合作模式,让收益惠及全体村民。

  通过发展农旅观光、餐饮、民俗文化等乡村旅游产业,如今,清水河村已经变成远近闻名的“月季村”,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但在李淑斌看来,这只是团队带来的初级效应。“产研小院”创建的真正意义在于以产促研、以产带研,让科研真正为产业服务,同时带动花农加入育种育苗产业,实现多方共赢。

  目前,李淑斌团队已经带动清水河村近200户农户增收,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每年每亩可以获得3000元的收入。

  晋宁区宝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花卉产业提质增效离不开科技支撑,科技赋能可帮助农民从数量种植优化为质量种植,直接带动亩产收益提升,让农户从市场的“跟跑者”变为产业发展的“引领者”,把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更大的发展优势。

  如今,晋宁已注册“晋宁康乃馨”“晋宁绣球”“晋宁玫瑰”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形成“林奇玫瑰”“张良玫瑰”“云上俏”绣球等348个品牌。未来5年,晋宁的目标是,在综合产值增加、花农增收上做加法,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上做减法,在一、二、三产融合上做乘法,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做除法。力争花卉产业农业产值和加工产值分别达到100亿元、120亿元。

云南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