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东湖评论:让耳边的乡愁“口口相传”

【地评线】东湖评论:让耳边的乡愁“口口相传”
2024年05月09日 10:49 荆楚网

  中国的方言,可太有魅力啦!以河南话为例,将“小雨”唤作“滴星儿”,仿佛让人看到了雨中行人的悠然自得,听到了雨滴轻敲窗棂的美妙旋律。再来看四川话和重庆话,将“雨伞”称为“撑花”,更有一幅漫步在细雨中撑着一把“雨中花”油纸伞的中式浪漫。而潮州话则将晒太阳称为“借日”,“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常借日边红”,富有哲理的称呼让人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与宝贵。在中国多元文化的大家庭中,各地方言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它们都是历史的积淀和地域特色的生动体现,如同山川地貌般独特,诉说着当地民众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生活智慧。

  几千年来,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甚至是一场战乱,都会造成人口的迁徙,而在这个过程中,语言也跟随“行走”发生着奇妙的变化。方言的历史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部分,它记录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对于语言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例如,《诗经》中的《国风》就是以各地方言为基础,也许我们不知道这些作品的作者姓甚名谁,但却能根据这些作品的方言特征,大体分辨出这些作品来自什么地方。方言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当今时代的文化“活化石”。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语言资源丰富国家,中国自古以来就大体保持着“雅言”“通语”和各种民族语言及方言和谐共生的良好语言生态。

  对于中国人来说,方言更像是一种情感纽带。作为各方土地上的语言,方言很“土”,但并不意味着粗俗与浅薄。在特定的语境下,很多方言充满了奥义,有很多无法用通用语言准确诠释的,方言反而能生动形象的表达出其丰厚的内涵。方言不仅具有表达上的通透性,更蕴涵着本土文化语言魅力。一方面,方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人之间通过方言的交流也同时实现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另一方面,方言是在一定的地域内通用的,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精华。方言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方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直接体现。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普及,许多方言面临后继无人的濒危局面,尤其是年轻人和方言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普通话也许能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却知道你从哪儿出发。事实上,传承方言并不矛盾于学习普通话。孩子们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也能通过接触和学习方言,感受语言的多样性,增强文化认同感。我们需要让更多人对不同的方言多一些了解、多一份保护、多一点传承。目前,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已建成“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和“中国方言文化典藏多媒体资料库”两大多媒体语言资源库,持续在线收集和汇聚展示中国语言资源。当然,保护方言、传承方言的最好方式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耳相传,成为当地民众交流的首选语言。家庭是传承方言的第一土壤,孩子的语言、生活、情感都带有父母的影子,方言学习最适宜的环境就是家庭教育。另外,相关部门除了通过打造一批以方言为特色的“方言IP”,积极传播方言文化,还可考虑通过方言进校园、地方戏曲进校园等多种方式,拓宽学生学习当地方言、了解民俗文化的渠道。

  方言是联系家庭与故乡情感的纽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说的正是这份乡愁。留住方言,就是在留住“乡愁”,留住文化情怀。让我们重新审视方言的价值,珍视每一种口音背后的故事,让方言在现代社会的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传统文化在“口口相传”中焕发光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卢希(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刘文颖】

普通话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