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打造一批前瞻引领、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打造一批前瞻引领、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2024年05月12日 05:05 光明网-《光明日报》

  【人才是第一资源·笔谈】

  作者:吴志忠 张悦琦(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人才发展研究中心)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多学科专业交叉群集、多领域技术融合集成的特征日益凸显,高水平创新团队已成为推动科研攻关、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由此可见,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打造一批前瞻引领、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创新团队,推动个体人才“高峰”向群体团队“高地”转型,使我国创新团队规模质量居于国际领先位置,用团队数量规模的量变推动人才创新创造的质变。

  明确创新团队建设目标需求

  着眼“两个大局”建设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对创新团队质量要求更严、标准要求更高。从国际上看,我国面临的科技竞赛与人才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国家大张旗鼓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和创新遏制,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国际争夺更加激烈;从国内来看,我国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还存在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创新个体或一般团队已很难肩负历史重任。

  创新团队、人才中心、创新高地三者紧密关联。实践表明,一个区域或专业领域创新团队发展越好,其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水平就越高。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需求。

  一是构建规模化的创新团队群。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究其本质就是人才的聚集地和产生地,创新团队数量规模很大程度决定着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广度。因此,只要创新团队数量越多,人才吸引力就越强,创新基础就越厚实。

  二是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的质量内涵深刻影响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水平高度。鉴于此,创新团队培育的当务之急在于尽快形成比较优势,增强人才吸引势能,确保有效集聚资源。同时要提升团队人才使用效益,通过联合攻关真正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潜力。

  三是形成协同高效的创新团队布局。在创新团队布局上,目前有侧重政府主导和市场调控主导两种模式。这方面,我国有着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辅助调控相结合的优势。因此,下一步在推动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上要精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联动处理创新、人才与团队三大要素,统筹设计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打通产学研,将人才链、产业链和创业链紧密融合,确保科研实践、人才引育、团队建设真正形成规模、产生实际效益,推动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进入高速发展轨道。

  推进创新团队全链路体系化建设

  当前,应着眼国家发展需要、科技创新前沿和国际竞争态势,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通过全链路培育、体系化建设打造更多高水平创新团队。

  完善战略规划。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系统构建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相适应的创新团队长、中、近发展目标,体系化推进创新团队规模建设与质量发展。基于专业领域或地方区域产业发展方向明确团队培育重点,瞄准薄弱前沿问题或紧迫现实难题有针对性设计创新研究方向,确保团队布局建设有的放矢;全面统筹科研院所、“双一流”高校、创新企业等各类平台载体,凝聚合力形成优势,助力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优化培育格局。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调控并举,既突出宏观把控,统筹优化目标方向,提供充足政策支持,补齐短板,巩固优势,又放权于创新团队主体,尽量释放市场效能,促进团队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加强政府、科研院所与创新企业以及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协同配合,避免重复冗余的资金投放,防止资源浪费与人才闲置。

  提供可靠支持。坚持为创新团队提供倾向性政策支持,采取灵活人事政策赋予团队负责人引才用才自主权;制定可靠的知识产权政策,保护创新成果价值利益,维系创新团队动力活力;加大安家落户、医疗服务、子女上学等福利待遇的支持力度,解决团队后顾之忧。坚持提供服务性行政支持,因势利导做好协调、激励、容错、服务等正向工作,删繁就简,消除过度管理或行政干扰,确保人才宝贵精力集中于创新创造。

  探索创新团队群建设新范式

  新时代新征程,多措并举推进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要统筹团队、人才与创新三大要素,联动产业发展、科研布局和高端人才引育,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创新团队群建设新路。

  第一,依托战略新兴领域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紧贴国家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战略部署,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用足科研创新领域和产业升级方面政策红利,形成全面完备、层次分明的团队架构与人才布局,力争在战略新兴领域形成国际人才竞争优势。

  第二,依托优势学科群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发挥现有一流学科综合优势和牵引作用,围绕重点学科方向聚力锻造教研队伍,打造在本领域具有相对优势的高水平创新团队;用好学科交叉关键变量,按照主干学科、支撑学科、相关学科分层联合组队创新攻关,促进项目、资源与平台高效共享,通过结构优势促进人才共生,孵化孕育高水平创新团队。

  第三,依托重点实验室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发挥国家实验室体系引才聚才优势,用好重点实验室项目资源,以使命驱动、任务导向催生高水平创新团队群;注重向工业界、学术界和其他研究人员开放实验资源,积极推进实验室资源与数据开放共享,加强各地实验室间联动作业,全面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协同创新能力。

  第四,依托顶尖科学家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充分利用顶尖科学家深厚学术涵养、宽广格局视野、前瞻判断能力等学术优势,在宏观层面把握科技发展规律、制定团队发展方向,发挥“头雁效应”引领创新团队;健全完善首席科学家制度,明确责权利边界设置,授权顶尖科学家采用全国遴选、国际招募、自主培养等方式灵活组团建队,确保战略规划具有人才团队支撑;赋予顶尖科学家人才建设职责,注重情怀感召、科研指导和因材施教,全面提升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质效。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12日 07版)

  [ 责编:张倩 ]

上海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