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三江闸的遗泽

三江闸的遗泽
2024年05月13日 07:31 新浪新闻

  2023年9月20日,在考察浙东运河博物馆时,有一处水利工程模型吸引习近平总书记驻足观看。这模型的原型便是三江闸。“这个闸现在还在吧”?总书记俯身察看后问道。如今,历经近500年的三江闸虽作用已被曹娥江大闸所取代,却依然横卧于浙东三江之上。

  悠悠水脉,从古流淌至今。正是得益于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这漾漾清波方能绵延不绝、润泽大地。今天就让我们来探寻三江闸背后的故事,一览浙东江水的潮起潮落,洞悉治水事里的赓续传承。

浙东运河博物馆内三江闸模型 图源:“大运河文化公园”微信公众号浙东运河博物馆内三江闸模型 图源:“大运河文化公园”微信公众号

  南宋时期,移民大量流入使得绍兴人口剧增,导致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鉴湖大片湮废,会稽山三十六源之水直接注入山会平原。加之钱塘江咸潮日至,拥沙堆丘,水利蓄泄的平衡彻底被打破,淡水咸化、洪涝成灾、运河壅塞。

  这段时期是绍兴水利史上的“乱世”。绍兴急切渴望着一位治水之才。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一个与绍兴有殊胜渊源的知府走马上任。他就是三江闸的主修者——汤绍恩。汤绍恩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亲自勘查水道,力求弥平水患。他多次到三江口察看地形,见两山对峙,山下又有基石,便决定在此建闸。

  当时,在水流湍急的江海交汇口建造大闸是难以想象的。这个外扼潮汐、内主泄蓄的“超级工程”一经提出就频遭质疑。一些乡绅觉得汤绍恩这是“精卫填海”,“节江制海”的观点简直愚不可及。

  但汤绍恩甘心当这“精卫”。与他同时代的绍兴先贤季本用一首诗写尽其艰辛:“水防用尽几年心,只为生民陷溺深。二十八门倾复起,几多怨谤一身任。”为了修建水闸,汤绍恩身先士卒,不遗余力,民间有传说连动物都被其感动:云鹤飞来助工、海豚带来吉兆。传奇的故事给三江闸修建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从侧面反映出工程之得人心、顺天意。

  历时近一年,三江闸终于建成,全长103余米,设有28个闸孔。它是伫立于江海之会、御潮拒咸的“海上长城”,让200余里的山会海塘就此连成一片,化泽国为膏腴之地。

万历《绍兴府志》中关于“汤绍恩与三江闸”的记载 图源:“绍兴水利”微信公众号万历《绍兴府志》中关于“汤绍恩与三江闸”的记载 图源:“绍兴水利”微信公众号

  

  作为中国古代长江以南最大的河口大闸,三江闸“旱可蓄、涝可排、潮可挡”,数百年来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它到底有何特殊之处呢?

  三江闸选址在古三江口、彩凤山与龙背山之间,它与配套的其他水利设施,共同组成了外挡海潮、内蓄淡水的三江水利体系。它的闸墩由千斤重的大石筑成,闸洞依天然岩基而定,深浅不一。闸的启闭则是通过“五行”水则碑来实现,如水至金字脚,则全闸开启;至火字头,则全闸关闭,定量调度堪称科学。其建筑结构和运行理念领先了世界同类工程300多年。

  对于浙东诸地而言,三江闸可谓开启了水利新格局。三江闸的建成不仅平息了当时绍兴地区的水患,还开创了通过河口大闸全控平原水利的崭新格局,为之后修建曹娥江大闸等水利工程提供了有益探索和经验。

  汤绍恩又主持打通古鉴湖东塘、南塘。至此,绍兴形成了河湖密布、土地平整、灌溉方便、旱涝不愁的三江水系,也实现了鉴湖水系、三江水系与钱清江以北萧绍平原内河的一体化,让原本地广人稀的斥卤之地变成了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绍兴府也逐步升为“大府”。

  斗转星移,至1981年新三江闸建成,三江闸完成了历史使命。而后,三江闸面被改造成公路,与一旁的汤公桥联通,承担着交通功能。

三江闸 图源:“绍兴水利”微信公众号三江闸 图源:“绍兴水利”微信公众号

  

  水兴则邦兴,水安则民安。数百年来,一代代人的努力让浙东地区所受旱涝之苦不断缓解、几近消失。而这背后的传承及意义值得我们探究。

  水利工程的更替进步。前后历经6次大修,但三江闸淤阻情况日渐严重。1981年,新三江闸应运而生,延续了三江闸防御海潮倒灌的作用,但随着围海垦涂扩大,曹娥江出海口逐步下移,闸下泥沙淤积的困扰再次出现,新的水利工程呼之欲出。

新三江闸 图源:“浙江水利”微信公众号新三江闸 图源:“浙江水利”微信公众号

  2005年12月3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宣布“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开工”。2011年,“中国第一河口大闸”曹娥江大闸建成投用,至此浙东地区开启了崭新的河湖体系。

  治水文化的交融衍息。三江闸始建时原为三十孔,后因“潮浪犹能微撼,又填两洞,以应经宿。于是屹然不动矣。”古人认为,二十八孔与天上星宿相对应,能使三江闸变得稳如泰山。曹娥江大闸闸道也设置了二十八孔,并用角、亢、氐等星宿名作为闸孔编号,与三江闸一脉相承。

  除开现代技术,曹娥江大闸还满是氤氲文气。在大闸周边遍布众多文化景观,如治水典故传说、名人说水章句以及数百块水文化石刻等,可谓水文相融、水景相依,深得文旅融合之妙处。

  为民精神的传承发扬。“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大禹毕功于了溪、勾践修筑山阴故水道、东汉马臻开凿鉴湖、西晋贺循沟通浙东运河、汤绍恩修建三江闸,其目的都是以实心行实政,视民事如家事。

  一片三江水,中涵今古情。历经岁月沉淀,水利工程运用的技术和具备的功能不断创新拓展。任凭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其安民、乐民、富民的初心和追求始终未变。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绍兴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