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祖国好 家乡美】从“做了什么”到“做成了什么”

【祖国好 家乡美】从“做了什么”到“做成了什么”
2024年05月13日 07:11 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一年多来,我们坚持以结果为导向,通过更快的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摆脱发展困境,从‘做了什么’直接转变为‘做成了什么’,解决草原上‘看病贵、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通过“组团式”帮扶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让当地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

  说这话的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人民医院院长、上海援青干部朱鑫璞,将“做了”变为“做成了”,虽一字之差,带给当地牧民群众的却是不断完善的医疗条件,不断提高的医疗服务水平。

  “我阿妈病了,你们这里最好的曼巴找给看一下吧。”4月25日,玛沁县人民医院急诊大厅里,来自玛沁县优云乡优曲村的村民才旦,搀扶着68岁的母亲来到接诊台寻求帮助。当年轻护士将老人发梢上雪花融化成的水珠擦拭干净,端上一杯热水的同时,急诊科主任杜国祥小跑来到了大厅,扶着老人走进了诊室。

玛沁县人民医院进行的微创手术。记者 李兴发 摄

  在详细询问完病情,测量完体温后,杜国祥安排了床位让老人暂且休息,嘱咐护士陪护观察病情。“应该是感冒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发烧三天了症状还是比较严重。”杜国祥一边详细向老人的儿子才旦介绍初步诊断的结果,一边很慎重地在电脑上开着仪器检查项目。所有工作结束后,杜国祥还特地告诉才旦,像他家住得比较偏远又是高龄病人的情况,可以直接联系医院派免费的急救车接送,不仅安全而且还可以节约诊断时间。

  “必须做的检查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对病人负责。没有必要做的项目一个也不会多开,这是对职业负责。”拿着血常规、胸片等仪器检查结果,杜国祥告诉记者,让牧民群众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好的医疗服务,是刻在每个医务人员内心的信条。从就诊检查到七天的输液治疗,花费共计二百多元,再通过医保报销才旦几乎是免费享受着优质的医疗服务。

  新建学科(部门)10个,升级学科(部门)5个,筹建学科(部门)11个;购置青海省唯一的“移动医疗一体车”,率先在高原县级医院中实现应用“移动CT远程智能专家影像会诊”;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人民医院的服务量居果洛州各县医院之首。一年多来,院长朱鑫璞带领团队援助果洛成果丰硕。

  朱鑫璞告诉记者,目前玛沁县人民医院通过上海的帮扶和援建,开放业务用房面积增长了140%,开放床位数量增长了91.4%。医院累计引进、填补县域内医疗技术空白30余项,新增15项临床检测项目,包括神经外科在内的一些高难度四级手术数量实现“零突破”。在2023年,医院新增4级手术9例,是青海省内为数不多可以独立开展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关节镜微创手术、腹腔镜手术、无痛支气管镜和无痛胃肠镜、且能实现“舒适化医疗”的县级医院。

  在印有“移动医疗一体车”字样的大巴车里,车载高清CT仪器、5G远程通信设备、AI辅助诊断以及影像专家复核会诊系统等设备应有尽有。牧民拉毛错正在做着CT检查,隔离窗外,医生在电脑终端上,用鼠标点击保存着影像。

  “这是青海省唯一一辆载有40排CT等设备,并且能够实现与2700公里外的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专家进行实时会诊的‘移动医疗一体车’。”朱鑫璞很自信地告诉记者,只要路是畅通的,这台车就能开到牧民家门口去看病。

  在中国移动援青团队、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上海市嘉定区高科技援青企业的合作下,“移动医疗一体车”已经从最初的车载医疗仪器的“1.0单机版”、车载仪器信息与医院内部互联互通的“2.0院内互通版”,发展到了如今具备远程实时会诊的“3.0远程智能专家影像会诊版”,实现了“大型设备能跑路、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的医疗服务目标,缓解了牧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难题。

  在玛沁县人民医院的远程医学中心,远程诊疗系统连接着上海各大医院的专家,远在果洛的牧民通过远程会诊,就能享受到包括远程影像、心电、超声以及远程手术指导等专家级的医疗服务。在去年7月,玛沁县人民医院遴选两例重症病例,进行了远程多学科会诊,15名上海的专家经过两个半小时的会诊,制定出了最佳的救治方案,成功救治了病人。

  “‘敬畏生命、追求卓越’是我们医院树立起的服务文化,让当地的医疗条件从落后走向现代化,是我们追寻和发展的目标。”朱鑫璞告诉记者,目前,医院正在大力培育人才,当“宝马”配上“英雄”后,玛域草原上的医疗服务和保障,将又是一个全新的面貌。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