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东湖评论:“AI写论文”需恪守学术边界

东湖评论:“AI写论文”需恪守学术边界
2024年05月14日 15:47 荆楚网

  2024年的高校毕业季即将到来,近期,不少国内高校先后发文,就学生如何在毕业论文中使用生成式AI、AI代写在论文中的比例等问题作出规范。记者发现,今年以来,部分高校试行或出台相关规定或办法,对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占比进行检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AI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毕业论文的创作过程中,不少学生开始尝试使用生成式AI,实现文献搜集、数据处理、论文代写等,这一普遍现象的存在,引发关于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的热议。目前,各类AI生成工具不断涌现,使用门槛极低,大学生可以轻易获得,高校完全杜绝“AI写论文”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但是为了防范学术造假,可予以规制,划定“AI写论文”的边界。

  AI技术作为一项工具,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关键在于如何合理使用。在学术研究中,AI在内容生成方面具有很强优势,可以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草拟大纲、搜集文献、处理数据、初步分析、校对排版等工作,以减少繁琐的工作。当然了,AI只是论文辅助工具,并不能完全取代学生,毕竟学术论文强调原创性,鼓励首创精神,思考和创作过程是独一无二的,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

  如果学生过度依赖AI,甚至将AI生成的内容,不做加工整理修改,而是全盘复制粘贴,直接作为论文的主要部分,则就偏离了论文写作的轨道,无疑是对学术诚信的背离。而且,现在AI生成技术不成熟,有很多虚假的内容,胡编乱造的数据,一旦盲目使用,会令学术论文的真实性大打折扣,进而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部分高校出台规定,对毕业论文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占比进行检测,该举措非常必要,不仅防止学生滥用AI,还可促使学生认真地对待论文创作过程,培养锻炼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引导维护学术研究的公平公正。

  当然,规范AI在学术研究中的使用,并不仅是高校的责任。学生自身也应树立正确的学术规范观念,明确AI在学术研究中的辅助地位,需要谨慎使用,而不是将其作为“作弊”的工具。所以,今年一些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在学院老师的支持下,起草了一份“大学生正确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倡议”,这就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AI工具的利弊,需要以身作则,恪守学术边界。

  此外,还需要看到,在AI技术的冲击下,学术领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危机,如何组使用AI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创新性,乃是非常必要的课题。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建立更加完善的学术评价体系和监管机制,引入AI分析、AI识别、数字水印等技术,防范有人利用AI进行学术造假,以确保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江德斌(浙江台州)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杨虹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