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中安时评:像守护自己的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

【地评线】中安时评:像守护自己的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
2024年05月16日 10:56 中安在线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深刻阐释了长城的独特价值和守护好长城的重大意义,勉励大家“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它分布于15个省份,翻崇山峻岭、穿沙漠戈壁,上下两千年、纵横数万里。守护巍巍长城,需要多方合力。广大党员干部、文物工作者要和人民群众一道,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像守护自己的家园一样守护好以长城为代表的文化遗产,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贡献力量。

  完善法律法规,以法保护长城。近年来,《长城保护总体规划》《长城维修工程施工规程》等相继发布,为长城量身打造法治“铠甲”。长城沿线各地也相继出台长城保护地方性法规,逐步建立起以《文物保护法》和《长城保护条例》为主体、地方性法律法规为补充的法制体系,明确了长城保护、传承、利用相关工作原则、目标、内容及管理要求,为长城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各地地方性法规的出台实施,既是在总结长城保护实践经验基础上对上位法相关规定的细化、补充,也充分考虑各地长城保护面临的具体问题,实事求是划定保护红线,着力解决长城保护职责存在保护与利用“两张皮”、跨边界管理相互推诿等现象,联手推进长城文物保护与利用……随着各地法治实践不断推进,长城保护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完善,有效形成监、管、护“三位一体”的保护合力。

  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写好长城以法保护的“后半篇文章”,那就是要深度挖掘长城文化、边塞文化、丝路文化,不断丰富长城文化内涵,持续挖掘长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力量,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系列研学活动等方式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让人与长城相互滋养,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文化、传承长城精神,感悟历史、展望未来。新征程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做好长城保护工作对于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彰显时代精神、汇聚中国力量的重要作用,把祖先留下的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广大党员干部、文物工作者和人民群众,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悉心呵护长城一砖一石,传承好长城文化、弘扬好长城精神。

  保护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国。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星散在广阔中华大地上、绵延于悠久岁月长河中。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对于赓续历史文脉具有重要意义。新征程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手段、鲜活的视听语言,向大家讲述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展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弘扬以长城为代表的遗产文化,讲好文化遗产故事,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要健全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艺术创作,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把长城等文化遗产保护好,像守护自己家园一样守护好文化遗产。要弘扬长城精神,传承爱国情怀,保护文化遗产,以实际行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