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欧合作优势互补前景广阔

中欧合作优势互补前景广阔
2024年05月17日 06:08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以“促进中欧关系与交流合作”为主题,举行了第175期“经济每月谈”。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欧关系有着强大内生动力和广阔发展前景。当前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为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合作共赢的机遇。

  “中欧合作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欧洲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疲弱,还面临着通货膨胀压力、欧元地位急剧下降、欧洲产业链供应链遭到极大削弱等挑战。欧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同中国加强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表示,近年来,中欧关系经历了不少起伏。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都对中欧关系产生了一定冲击,但中欧关系的主基调仍是合作。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中欧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相嵌交融,彼此早已谁都离不开谁。

  据统计,2023年中欧贸易克服全球贸易低迷等不利影响,贸易总额高达7830亿美元,平均每分钟贸易往来接近150万美元。中欧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500亿美元,双方企业持续看好对方市场。《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23》显示,超过90%的受访欧洲企业计划将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欧盟中国商会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超过八成受访中国企业计划扩大在欧发展。

  冯仲平表示,近日在欧洲开展的元首外交,展现了中国与欧洲三国的合作成果,正是多年来中欧务实合作、互利共赢的缩影,对其他欧洲国家乃至世界都具有引领作用。中欧相互不构成威胁,不存在根本利益冲突。只要中国和欧洲国家支持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反对阵营对抗和脱钩断链,新冷战就打不起来。只要中欧合作,就有更大希望解决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危机等全球性挑战。

  “中欧双方具有较深的合作基础,同时在推动多边机制、贸易自由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共识。这为中欧开展更多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银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在此背景下,中欧双方应借势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尤其是针对欧洲不同国家的发展优势、实际情况等,因地制宜开展不同合作、拓宽合作空间。

  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欧关系正持续“趋暖”。双方可以在哪些领域寻求拓展务实合作,增添发展新动力?

  陈文玲表示,中欧在共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可以实现双向奔赴、共同合作。近年来,双方在经贸投资上不断提质升级,开展优质产能合作。比如法国空中客车公司在天津建立了A320飞机的第二条生产线;法国汽车零部件公司佛吉亚在江西建设了汽车电子超级工厂等;蔚来、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也纷纷到匈牙利等欧洲国家投资设厂。“未来双方可以在此前合作的基础上,聚焦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合作,通过取长补短、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不仅为双方也将为世界作出贡献。”陈文玲说。

  “双方还可以携手开辟第三方市场。”宗良表示,当前第三方市场合作已成为中欧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国已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欧盟国家建立第三方合作机制。在这种机制下,中国的优势产能、装备和工程建设能力能够与欧洲国家的核心技术装备优势和市场管理经验相结合,与中亚、非洲等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需求对接,推动超越双边的经贸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张茉楠表示,中欧互为汽车出口的重要市场,汽车产业也是欧盟对华投资的重点领域。当前双方在汽车领域的合作正从原来的市场合作转向技术合作,中国在锂电池、电机电控、汽车自动化、物联网等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这些方面恰恰也是欧洲希望推动新能源发展和绿色转型的重点。此外,未来中欧合作也可以从一些短期项目订单转向长期的制度化合作,包括从政府、商界、民间等方面加强制度性交往,这对于巩固双边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经济日报记者 杨啸林)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