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河声丨弘扬工匠精神需不断锤炼“笨”功夫

【地评线】河声丨弘扬工匠精神需不断锤炼“笨”功夫
2024年05月15日 16:18 大河网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无数高技能人才发挥专长,找到定位,既为制造强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成就了梦想。2024年5月12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聚高技能人才 助高质量发展》,为我们介绍了几位在工作中不断突破、精益求精、练就绝活的人。

  无论是航天科技八院149厂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王曙群,还是原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班组班长陈亮,抑或是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陈照春,在他们身上,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最让我感动的一个点是:面对出现的问题,王曙群在150多万个数据中一次次地试验、一次次地试错,经过一年多的苦苦摸索终于攻克了难题。我想说,在这样的“笨”功夫之下,折射出的正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坚韧不拔。如果能不断锤炼这种“笨”功夫,那一定能够积蓄能量厚积薄发。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

  锤炼“笨”功夫就是要累积尺寸之功。看到过很多“聪明人”,他们有聪明的大脑,也有真正的本领,然而他们却没有做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或是在面对困难时停滞不前甚至半途而废,或是好高骛远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样的“聪明人”不懂任何工作都需要积累经验方法从难到易,也不懂修身立业就是要累积尺寸之功。对于急需各类人才的行业来说,并不需要这样的“聪明人”,需要的是像王曙群这样甘于寂寞、默默坚守岗位的人,需要的是那些干一行爱一行,哪怕拧一个螺丝钉都要做到极致完美的人。而也正是这样不断锤炼“笨”功夫的人才是真正具备“匠心”“匠魂”、被人民所需要的人。

  职校学生操控工业机器人

  锤炼“笨”功夫就是要不断精益求精。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似乎成了一些人聊起当今社会的代名词。不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更多的人对工作、对生活、对人对事还是会倾向于追求高品质。对于工作负责、执着敬业的人,我们会抱着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在个人层面,大多数人也会从自身出发让自己的工作本领不断提升。在我看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身领域里的“工匠”。只要我们能够如陈照春一样,勇于成为一名“学徒工”,肯吃苦、勤钻研、敢拼搏、运匠心,不断地锤炼“笨”功夫,在“笨”功夫里出真东西,就一定可以使自己的工作在不断精益求精中更上一层楼。

  锤炼“笨”功夫就是要沉淀文化底蕴。工匠精神本就是一种文化。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当一种工作一件事物达到了一种境界,所沉淀出的一定是可以流传千年的精华,继而会形成一种让大多数人去追求去思考的文化。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从其中汲取精神养分,不断修炼自己的价值观。就比如看到陈亮的事迹:经他手研发出的工业模具,精度可以控制在1微米之间,相等于一根头发丝粗细的1/60。第一个感想就是“微米大师”的称号名不虚传。陈亮所呈现的美平凡而伟大,我们从中看到了一种精神,看到了隐含其中的“笨”功夫所展现的魅力,而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达到这种境界,拓宽生命的广度,实现自己的价值信仰。(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杨丽娟)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