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东湖评论:住房“以旧换新”落地需抓住四个关键词

【地评线】东湖评论:住房“以旧换新”落地需抓住四个关键词
2024年05月18日 10:21 荆楚网

  近日,武汉市硚口区的一位市民,将105平的老房子置换成了新小区的在建商品房。这是武汉市首个房屋“以旧换新”的成功案例,也向公众释放出一个积极信号:住房“以旧换新”,正在从规划成为现实。

  与其说是“以旧换新”,不如准确地说这位市民是在“以房换房”。“换”得顺利,得益于武汉市在硚口区推出的新模式——一套旧房子,经过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评估,向房主报出评估价,如果房主认可报价,就可以用旧房评估价最多抵七成的新房款,差额的部分,自行补齐即可。这样的程序,流程简单直白,操作公开透明,既减少了买卖房屋过程中的风险,也将选择自主权交给了产权人,还满足了许多家庭“以旧换新”“以小换大”“以低配换高配”的实际需求,称得上一举多得。

  就事论事,关于房产交易,更多地方和政府需要主动担责,拿出硚口区这般“吃螃蟹”的勇气。一者,房产交易,所涉钱财不菲,许多居民一家几口甚至几代人努力“攒”出了一套房,不得不谨慎谨慎再谨慎。二者,多年来,人们习惯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商业交易如果有了政府的“背书”,在不违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能给居民的心上一道安全阀。于是,在居民巨大的潜在需求与对房地产市场的犹疑之间,谁能率先挺身而出,拿出清晰可行的落地细则,谁就能率先在“以旧换新”的宏观规划之下,提前划动船桨、驶入蓝海。案例的示范效果是明显的,有了第一例,就会有第二第三例,就像蝴蝶在轻轻扇动翅膀,“以旧换新”的整体构想,能够从一家一房一小区,延展到一区一地一省市,利好更多家庭。

  从上到下而言,政策是好的,许多地方的探索与施策,也踏出了各自的重要一步。但是,有几个关键词,需要正在铺开住房“以旧换新”政策各地方、部门和企业,保持关注。

  首当其冲的,是风险。房屋置换,事关普通民众、悠悠民生,不能不对风险加强预判,这需要职能部门加强全程监管,让居民的旧房妥妥地卖出去,新房稳稳地接到手。其次,是透明。人民群众是讲道理的,旧房换新房,是好事一桩,要将好事办到人们心坎上,需要各地以公事公办、全程透明的态度与作风,让好政策能落到实处。再者,是流程。例如,将住房“以旧换新”的流程,用家常话向有意向的居民做推介,将所需手续清单式呈现出来,让居民看得懂规则、摸得清程序、操作得便利。最后,是执行力。住房“以旧换新”是惠民利民之策,在落地层面,更应该加强调查、分析与研判,既不能朝令夕改、增加群众疑虑,也不能一成不变、牺牲执行效率,要以被服务对象的口碑作为执行力的判断标准。

  住房“以旧换新”,如今正在全国徐徐铺开,至今已经有超过50个城市加入了“换新”的队伍。各地具体情况不同,“以旧换新”的打法也不同,有的是在帮卖,有的是做收购,有的是做补贴,但不论是哪种,总归是在政策的细化与落实上探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

  房产置换,一新一旧之间,核心在于能否实现各方的利益平衡,从这个角度来看,硚口区的成功案例的更大意义在于,硚口区、武汉市,已经走出走实了“以旧换新”的第一步。未来,更多房地产企业、房产中介,需要发出声音、主动作为,拿出诚意与善意,让自己也能在惠民利民的“以旧换新”中,分得一杯羹。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海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

武汉市住房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