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这里有什么魔力,让植物学家们魂牵梦绕?

这里有什么魔力,让植物学家们魂牵梦绕?
2024年05月21日 16:20 新华社

  

  02:25

  长白山是东北亚大陆重要的生态屏障,被誉为“物种基因库”。为保护这个“稀缺的生态天堂”,1960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成立。自此,长白山自然生态保护和综合科学研究工作全面展开。数十年来,一代代科研保护工作者扎根大山,以科学的视角、执着严谨的态度对长白山地质地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进行长期研究。

    贾翔(左)和工作人员赵路福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固定监测样地测量记录树木生长数据(5月9日摄)。

    贾翔(右)和工作人员赵路福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固定监测样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研究(5月9日摄)。

    贾翔(右)和工作人员赵路福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固定监测样地测量记录树木生长数据(5月9日摄)。

  贾翔是长白山科学研究院的一名科研人员,已在长白山从事植物研究工作8年。贾翔告诉记者,他们主要进行长白山森林生态、自然环境、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同时对珍稀物种进行保护及繁育工作。通俗来说就是为长白山“摸家底”“做体检”,保障整个生态系统的平稳有序发展。

    贾翔在长白山科学研究院育苗基地检查朝鲜崖柏的生长情况(5月9日摄)。

    这是5月9日在长白山科学研究院育苗基地拍摄的东北红豆杉幼苗。

    贾翔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注一株植物的生长状况(5月9日摄)。

    贾翔在长白山科学研究院育苗基地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人工扩繁(5月9日摄)。

  像贾翔这样从事森林生态保护的科研人员,需要经常走到一线,进入原始森林获取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心心念的便是这里的山水草木,总要实地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研究才有了方向和基础,才能更深入地探究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奥秘。”贾翔说。

    贾翔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固定监测样地调查(5月9日摄)。

    贾翔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固定监测样地安装环境监测仪器(5月9日摄)。

  记者:吕帅、许畅、金津秀

  编辑:李梦娇、郝建伟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