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科技强国有我】让农业科技“直通车”开到田间地头

【科技强国有我】让农业科技“直通车”开到田间地头
2024年05月22日 10:54 人民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乡村全面振兴,重在乡村,落在振兴,本质上体现了党团结带领广大乡村人民在发展道路上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在物理学上有一种名为“链式反应”的专业术语,描述的是一个事件由于包含其发生条件的反应,从而能够产生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催化效应。锚定产业、人才、科技这三大“反应物”,我们能够有效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链式反应”,即产业吸引人才、人才促进科技发展,不断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注魂、提质。

  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项目落地则是产业振兴的条件。资金的支持是项目落地的重要保障,申请项目衔接资金、支部领办合作社、村企共建等作为项目落地的“反应物”,催化发生“产业链式反应”,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资金的引入是做活产业项目的关键。衔接资金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真金白银”,其科学谋划可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产业提质增效。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科学谋划产业项目,严把资金使用关口,建立项目入库评审制度,确保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衔接效果精准。利用合作社阵地,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以村集体为基本单位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推行“国有企业+村集体+社会资本+农户”模式从事产业运营,构建“国企联村”利益链接模式,引导国企梳理结对帮扶项目,通过项目建设、资金入股、担保贷款等方式与村集体组建经济实体。要以产业发展为抓手,抢抓乡村全面振兴的机遇,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引才回乡创业促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魂。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农村人才的流失,是阻碍农村发展的关键症结,关心爱护是吸引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更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关心爱护作为吸引人才的“反应物”,能够催化发生“人才链式反应”,从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为乡村全面振兴注魂。要想留住人才,必须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针对农村本土人才,要通过精准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工作环境、创新发展模式等多维度举措,吸引和留住本土优秀人才。同时,要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环境,让他们有施展才华的空间。要坚持环境留人的原则,改善基层人才工作、生活、居住环境,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给予人才充分的便利和支持。要想人才“管用”,还要有计划地实施针对性的培养措施。通过实施乡村实用人才振兴计划等举措,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农村电商等专项培训,提升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要通过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等举措,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及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让真正有本事、能干事、干得好的人才有用武之地。

  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质。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推进作用也愈加强劲。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反应物”,催化发生“科技链式反应”,从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质。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无人机助力农业现代化、电商平台打通农村经济堵点……新科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长久有力的技术支撑。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新时代“科技兴农”的重大意义,把握发展机遇,激发创新活力,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帮助农民因地制宜规划出一套专业的农业生产流程,让科技创新为乡村全面振兴蓄足动能。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站、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专家团队等,向农民传授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要让“农业科技”的直通车开到“田间地头”,加快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以“藏粮于技”的思维推动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和数字化以及信息化建设,真正惠及农民、服务农业、振兴农村,切实打通“新农具”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努力绘就科技兴农美丽画卷。(作者: 叶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