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东湖评论:整治“鬼秤”不能靠“手机砝码”

东湖评论:整治“鬼秤”不能靠“手机砝码”
2024年05月22日 08:19 荆楚网

  “‘手机变砝码’,以后买东西再也不用担心‘鬼秤’了”“这个办法很好,如果大家都用起来,商家也不敢用‘鬼秤’了”“这个方法好是好,就怕手机被砸”记者走访甘肃兰州街头询问有关“手机变砝码”的话题时,发现不少消费者认为“手机变砝码”可以遏制“鬼秤”横行,但也有部分消费者担心遭到商家的报复。

  手机作为随身携带之物,其出厂重量有统一标准且稳定,理论上讲,消费者在购物时,可将手机变成测试秤是否准确的砝码,以检验商家是否在使用“鬼秤”。所以,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的多种宣传活动中,“手机变砝码”都是非常亮眼的“节目”,藉此向大众普及生活小技巧,可以灵活方便使用身边物品,作为测试“鬼秤”的道具。不过,“手机砝码”看上去很美,但是治标不治本,并不能完全杜绝“鬼秤”。

  度量衡都是有国家标准的,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不能自说自话,需要有权威标准可循。“手机变砝码”,需要消费者先将手机放到检定合格的电子秤上,测量并记录重量,由市场监管部门加贴克重标签,这样才能名副其实,成为监管部门认可的“手机砝码”。仅此一步,就会刷掉大部分认为“太麻烦”的消费者,仅有少数消费者会去市场监管部门,专门给手机贴一个克重标签。

  而且,消费者用“手机砝码”去测“鬼秤”,需要手疾眼快,将手机放在秤上,一眼就看出称重是否跟“手机砝码”一致,这又要考验消费者的敏捷度和胆量。毕竟,在现实中,面对玩弄“鬼秤”伎俩的商家时,很多消费者出于担心激化矛盾、怕商家报复,还是有顾忌的,所以并非所有消费者,都敢于当场揭穿商家的“鬼把戏”,大都是去找市场管理人员、执法部门帮助维权。

  商家用“鬼秤”是为了牟利,通过在秤上做手脚,以缺斤短两蒙骗消费者,来赚更多钱。为避免被消费者和执法部门察觉,商家在使用“鬼秤”时,往往较为隐秘,比如有的电子秤采用密码、遥控器等,可以随时切换。普通消费者很难第一时间发现,经常是在事后才知道秤有“鬼”。即便是执法人员,有时也要通过专业设备检查、测试,才能发现“鬼秤”的作弊奥秘。

  可见,“手机砝码”测“鬼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并不宜全面普及。而且,此举是将消费者推在了前面,跟商家掰扯,消费者即便成功识破“鬼秤”,也只能得到退款、补足重量,并不会改变商家继续使用“鬼秤”的情况。因此,要想有效遏制泛滥成灾的“鬼秤”,仍然需要市场监管部门的强力执法,落实日常检查工作,对“鬼秤”商家采取重罚、“挂红牌”、清理出市场等,让其承担更昂贵的违法成本。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江德斌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伍佳佳】

电子秤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