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华访谈|从濒危到重生,他们让崖柏逆袭归来

新华访谈|从濒危到重生,他们让崖柏逆袭归来
2024年05月22日 13:37 新华网

    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的崖柏,曾一度被宣布“野外灭绝”。为拯救这一濒危物种,当地成立了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年科研团队,专门用以保护崖柏及其生物多样性。经过近20年的接续奋斗,该团队让濒危物种崖柏实现重生。在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华访谈》跟随这支队伍走进大巴山区,和保护区负责人杨泉及他的队员们,共同探寻崖柏不同寻常的“逆袭”之路。

    新华访谈:崖柏曾离人们有多远?

  杨泉:崖柏是一种远古植物,大部分地方(的植物)因为第四季冰川的侵入都灭绝了,后来就仅存于大巴山区域。加之近现代时期人为破坏,它才成了一个濒危物种。1999年,我们经过十几年连续的野外调查,发现残存的崖柏仅仅不到1万株,而且它们的生存环境非常差,生长在悬崖峭壁上,树龄比较老化,整体的群落结构失衡。

    最开始做崖柏调查和监测时,没有无人机,也没有很先进的监测手段,所以只有靠人力在每个角落、每个山崖上去寻找。在这个过程中,经常遇到包括毒蛇咬伤、摔伤、在野外露宿时断粮,恶劣天气变化等困境。

    新华访谈:“让崖柏回归”这条路,团队走了多久?

   杨泉:目前,我们保护区的10个员工平均年龄大概36岁。刚来的时候,走山路基本上走三步摔两跤,后来慢慢地习惯了。崖柏主要分布在保护区里,因为我们保护区里有很多珍稀动物,包括亚洲黑熊都是经常会遇见的。我们每棵树都有档案,我们每年都要对它们进行监测。每年的夏秋两季,我们都会做详细地植物监测,这两个季节我们至少有两三个月是在野外,冬季会有一个月在野外做动物调查,一年365天,我们可能有250天以上都是在山上,住在山里,吃在山里。

    新华访谈:作为动植物保护工作者,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杨泉:截至目前,我们已经突破崖柏规模化繁育的整体技术壁垒。每年的繁育量可以以百万级的速度进行增长。比如,到2023年以前,我们繁育了接近200万株。今年,我们的繁育量可以超出300万株,所以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崖柏幼苗的扦插培育中,我们会从长得好的那一批树中优选,然后采它的树条再进行扦插和培育。我们人工回归到野外的崖柏结种,结种后它的种子也能发芽,也能自然繁殖,这就说明崖柏在我们的辅助之下能够自然繁衍。

    目前,崖柏适应性栽培试验方面,我们已在全国的9个省市的12个地点设置了12个试验基地。未来,我们想做更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拯救、保护这方面的工作,让更多的珍惜濒危物种变得不珍稀、不濒危,变得跟我们人类更加接近,跟人类关系更加紧密。

  2023年3月至今,崖柏已在重庆以外的8个试验基地扎下根,在云南高黎贡山存活率95%、在内蒙古大青山存活率85%、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活75%、在陕西天华山存活率100%。雪宝山保护区崖柏野外回归面积超4500亩,种群数量实现可持续增长,扭转了崖柏的极度濒危状态。

  出品人:储学军

  策划:车玉明 李志晖

  监制:李晓云 韩振

  执行策划:李由 李元元 李华曾

  编导:徐可 陈雨 黄俊辉

  摄制:黄伟 朱清 翟亦平

  设计:马天龙

  鸣谢:重庆雪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华访谈中心 新华网重庆频道

  联合制作

重庆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