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河声丨抓好夏粮生产,牢牢端稳“中国碗”

【地评线】河声丨抓好夏粮生产,牢牢端稳“中国碗”
2024年05月22日 11:01 大河网

  风吹麦浪日,小满正当时。5月20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小满过后便是芒种。农谚云: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芒种麦在后。再有十多天的时间,我国北方小麦即进入收割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抓好三夏生产,尤其像河南、山东、安徽这样的产粮大省,更容不得丝毫的马虎与懈怠。

  牢记“国之大者”,始终把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重要位置。粮食安全被称为“国之大者”,仓廪实,天下安。没有粮食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夏粮的产量虽然只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一,但是关系到14亿人的吃饭问题。当前,夏粮生产虽然尚未开始,但是不可预见的变化因素很多,要抢抓时间,做到未雨绸缪。去年河南、山东等地的一些政府机关敞开大门,让农民进去晒粮食,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晒粮难题,受到群众称赞。“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作为地方政府就要有这种民生情怀,实实在在地给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彰显执政为民初心。夏收是全年粮食收获的第一仗,丰产并不等于丰收,只有努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才能不断丰盈大国粮仓,牢牢端稳中国饭碗。

5月20日,原阳县桥北乡盐店庄村高标准农田,自走式喷灌机正在进行浇灌作业。河南日报记者 邓放 摄5月20日,原阳县桥北乡盐店庄村高标准农田,自走式喷灌机正在进行浇灌作业。河南日报记者 邓放 摄

  牢记“国之大者”,及时兑现夏粮收购政策,给农民吃上一颗“定心丸”。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要切实发挥政策性收购托底作用,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要严格执行质价标准,不得压级压价、抬级抬价、拒收符合标准的粮食。小麦收割晾晒后就要入仓,粮食部门要做好夏粮收购工作,确保粮食收购好政策不走样,及时腾挪夏粮仓库,做好仓库除害工作,把该收购的粮食收购上来,真正把惠民利好政策落实到位,必须真金白银兑现收购,决不能打白条,确保粮农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不违农时,夏收莫忘夏种夏管。夏种事关全年粮食生产,占到了全年粮食生产的四分之三,秋粮生产的关键在于夏种。种子被誉为农业芯片,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有了好种子,才能多打粮食,产好粮食。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制定应急预案,指导农户科学防灾减灾,不违农时,适时播种。要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科学调配农机,解决好检修维护、燃油供应等问题,确保夏种安全生产。秋粮要丰产,管理是关键。要在夏季农作物换茬的有利时机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在保证秋粮主要农作物种植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价值经济作物,抓住有利时机,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努力推广绿色高效特色农作物种植。对于旱情严重的地区来讲,要及时调配水源,争取麦收过后秋粮作物能够普遍浇一遍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秋粮要想收成好,各种肥料不可少。要备足化肥参与夏季管理,用充足的肥料来保证秋粮丰收。要切实提高播种质量,搞好田间管理,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体现高效绿色理念,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抓好夏粮生产,牢牢端稳“中国碗”。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很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的现代化首先是农业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关键在“三农”。“三夏”生产抢收抢种犹如打仗,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投入“三夏”生产工作。夏粮丰收在望,但还没有进入“保险箱”。三分布置,七分落实。要严格落实部门职责,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三夏”生产顺利进行,为不断丰盈大国粮仓作出新贡献,牢牢端稳中国饭碗。(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翠)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