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飞天网评:让航天科技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地评线】飞天网评:让航天科技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2024年05月22日 08:58 中国甘肃网

  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中国空间站第六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也随之顺利返回。本次下行返回的科学实验样品涉及23项科学实验项目,总重量约31.5公斤,其中包括多种植物种子材料。在宇宙遨游归来后,这些种子被交付科研人员用于后续研究和利用。

  航天科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发展航天事业不仅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需要,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听起来高大上的航天科技不只用于宇宙探索,还非常接地气地走进“寻常百姓家”。

  航天科技,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为了实现千百年来飞天的梦想,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驰而不息,逐梦太空的科学探索也不断向前。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飞速发展和进步,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造福人类到“天宫”接收航天员进驻,中国航天用一项项科学技术创新突破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边界。然而,中国航天科技并不为航天领域所独享,其实早已经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比如,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我国航天员在“天宫”空间站自如生活、工作时,想必会被他们身上那一套利落有型的舱内工作服所吸引。事实上,在我国航天服研发过程中,诞生了诸多创新技术,它们已经被用于大众产品中,如今与航天员穿“同款”服装不再遥不可及。从食品、日化用品到计算机、生物技术,从通信、汽车到影院,从新材料、新能源到精密制造、医疗器械……仔细观察我们身边,航天技术的应用已经辐射到多个领域,为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贡献着航天智慧和力量。

  航天科技,最大程度地惠及民生。航天人搭台、科学家唱戏、老百姓受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实施起,就着眼于充分发挥应用效益的目标,提出“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的理念。2022年年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三舱部署的多个实验柜可在多个领域开展科学实验,惠及地球上普通人的生活。在空间生命科学领域,实现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寿命周期培养,在功能基因调控方面的发现有望促进地面新品种水稻株系培育和高产增收;在人体研究领域,开展了长期航天飞行条件下失重、辐射等复合因素对航天员健康、行为与能力的影响等原创性机理探索和应用基础研究,在人体心血管、骨骼等方面获得了航天医学新发现;在空间材料科学领域,首次获得壳/核结构组织相分离合金材料,有望为航空航天、核电等行业有关相分离合金材料研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中国空间站的科研成果能有效促进地面技术的进步,两者相辅相成。中国将通过国家太空实验室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与推广应用,推动生物、材料、信息、能源等产业的技术进步,助力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大程度地惠及民生。

  逐梦苍穹,未来可期。当前,航天科技衍生出的新技术应用,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老百姓也能切身体会到航天科技所创造的美好生活。勇攀航天科技高峰,在更多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必将与百姓的寻常生活贴得更近,持续带来更多惊喜,继续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向秋)

宇宙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