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复旦微纳中心“科研科普融合创新基地”将向社会开放

复旦微纳中心“科研科普融合创新基地”将向社会开放
2024年05月22日 12:57 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 摄(下同)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 摄(下同)

  昨天,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纳系统中心“科研科普融合创新基地”落成,并定于7月1日起向社会开放。

  该校科研科普创新基地位于复旦江湾校区,走进这里的展厅,只见历史文化与科技融为一体:从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算盘的发明史开始,随后详细介绍了各类计算硬件以及集成电路发展史、并以各种自制模型和展品予以展示。科研科普创新基地还对外展示了微纳系统中心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普书籍,如脑机接口芯片、类脑智能计算平台、柔性可穿戴设备与人机交互系统、微纳结构极端制造、自组装光刻技术、超摩尔器件、忆阻器、柔性太阳能电池等。

  基地参观的一大特色是可以穿上净化服进入超净实验室看老师学生做科学实验。复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徐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研科普创新基地的建设,是学校和信息学院服务社会的具体举措,希望能为社会,特别是为青少年提供近距离接触信息科学技术、了解技术前沿的平台,启发未来的“科学之星”。学院将会以科研科普创新基地为起点,将更多的系和中心纳入平台,以更加全面的形式展示学院的科研成果。

  微纳系统中心主任丛春晓教授表示,科研科普创新基地的建成只是第一步工作,后续会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和机器人技术以丰富科普教育形式和内容,提高科普教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利用科研科普创新基地不断开发社会资源、建立资源共创共享机制,为社会大众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科普教育。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科研复旦大学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