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食在山海间】深远海智能养殖逐浪“海上福州”

【食在山海间】深远海智能养殖逐浪“海上福州”
2024年05月22日 09:46 央广网

  央广网福州5月22日消息(记者龚雯)天空蔚蓝,波光粼粼。乘船驶出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的延绵海岸,向着海洋深处进发。记者于日前看到,可转动的黄色长筒巨型网箱投入深海,养出优质大黄鱼;钢制养殖框搭配智能监测系统植入远海,培育出肥美大鲍鱼……在“海上福州”,向海洋要食物有了新科技、新装备、新方式。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市,依海而兴、拓海而荣。作为中国面向海洋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福州市近年来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全面掀起新一轮“海上福州”建设热潮。深耕建设“蓝色粮仓”,全市渔业正整体朝着经济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产品安全、绿色高效方向迈进。

位于连江县的苔菉国家中心鱼港(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位于连江县的苔菉国家中心鱼港(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中国鲍鱼协会执行会长吴永寿多年潜心投入深远海养殖装备,他和团队2019年投放在连江县苔菉镇东洛岛海域的“福鲍1号”,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未来投入更多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后,希望能让大鲍鱼的价格降下来,让它进入更多百姓的餐桌。”吴永寿如是说。

  福建作为主产区,鲍鱼产量占全国近80%,而国产鲍鱼中,约三分之一来自连江。随着人工育苗成功,1996年,连江县海上养殖鲍鱼大规模铺开,发展为“中国鲍鱼之乡”,鲍鱼也成了当地支柱性产业之一。郭永寿说,相对于传统塑胶渔排养殖,“福鲍1号”养出的大鲍鱼有手掌大小,肉质肥美、味道极佳。在技术上,深远海平台养殖解决了近海污染、人工成本高等问题,此平台还可抵御12级以上台风侵袭,搭载风光发电、指标监测、信息实时回传等“黑科技”,能实现无人值守。

“福鲍1号”养出的大鲍鱼,个头有手掌大小(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福鲍1号”养出的大鲍鱼,个头有手掌大小(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福州市海洋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福州在福建率先发展深远海装备养殖试验,打造移动的海洋牧场,全市累计投放“闽投”“定海湾”“乾动”等深远海装备养殖平台11台套,为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深远海装备养殖平台提供了重要样板。福州市2023年水产品产量307.5万吨,居全国第二;渔业产值691.78亿元,居全国第一。

连江县“海上牧场”风光美(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连江县“海上牧场”风光美(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在定海湾,“乾动”系列深远海养殖平台最大可将渔网深度下潜至17米,抗17级台风。去年正式投入使用的“乾动2号”,一年可以养殖约200吨大黄鱼,均通过有机产品和无抗生素认证。“我们将立足深远海,向海上要粮食、要食品、要健康。”福建乾动海上粮仓董事长郭建涛说,作为海上福州“百台万吨”生态养殖平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乾动”平台从装备安全到养殖技术,取得了各个环节的成功,实现可快速复制,今年将继续投入两到三台装备。

“乾动2号”深远海养殖平台(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乾动2号”深远海养殖平台(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据《福州市“十四五”渔业发展专项规划》,福州将打造成践行“大食物观”的先行示范区,持续推进“海上粮仓”建设工程,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做到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

福州市持续推进“海上粮仓”建设工程,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福州市持续推进“海上粮仓”建设工程,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福州市海洋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福州海洋渔业将坚持“借船出海”“借海出洋”“借地创业”发展理念,打造全国远洋渔业产业发展高地;统筹谋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特色品牌、龙头企业、渔博展会、标准园区引领,做精“一条鱼”,带活全产业。

海洋渔业福州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