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着力建设高质量思政课教师队伍

着力建设高质量思政课教师队伍
2024年05月23日 03:30 光明网-《光明日报》

  【学思践悟】

  作者:牟蕾(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规律的全面把握,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特别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与持续关注。自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相统一”和“六要”标准以来,广大思政课教师严格对标要求,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着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让这支朝气蓬勃、乐教善教的队伍,不断砥砺前行,“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政治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兴国必先强师,加强思政课建设应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我们从深层次上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学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广大教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政课教师的精神支柱、行为指南和奋斗方向。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敏锐性,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相悖的观点、思潮、言行,敢于亮剑,敢于批判,敢于制止。严守政治纪律,把党的政治规范刻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坚决维护制度权威。

  情怀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针对思政课教师特别强调,“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思政课教师必须至诚报国,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使爱国主义成为自己的不渝信念、精神力量和自愿行动,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不懈追求,毫不动摇地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韧不拔,身体力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家国情怀是全体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思政课教师必须把家国情怀倾注到思政课全过程全阶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思政课教学规律,注重日常经常平常,注意落小落实落细,使学生心有大我,情怀深厚。思政课教师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作为内容支撑,用真实、鲜活的事例激励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引导学生笃定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自愿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青春之花在神州大地绽放。

  思维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今天我们已经进入数字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必须自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紧紧围绕时代命题和阶段性中心工作,增强教学的意义供给;丰富理论载体、提升知识密度,拓展传播媒介,增强教学的效能供给;重视学生的情绪表达和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学的情感供给,使政治高度、理论深度、知识密度和情感温度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机融合,给学生以深刻的学习体验。思政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路径,围绕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的目标,不断丰富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延展教学空间,积极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部署,提升“数字素养”“媒介素养”。

  视野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在国际环境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中国综合国力稳步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趋紧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随之更加复杂深刻。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思政课教师要拓宽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根本优势,努力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背景中,深刻阐述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道理,努力消弭“西方中心论”话语霸权。思政课教师必须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丰富实践经历,深度理解当代中国和世界,通过全面认识领会党和人民伟大实践来汲取养分、丰富思想,通过赴国外调研交流,拓宽国际视野,在比较分析中坚定“四个自信”。如此,思政课教师才能更好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生动鲜活的事实、深入透彻的理论、具体明确的导向,把道理哲理学理讲深讲透讲活,才能通过古今中外的纵横比较,把大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讲得令人信服,讲到学生心坎里。

  自律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思政课教师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自己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于律己,坚守底线,勇于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严格恪守社会公序良俗和教师职业道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不仅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做学生精神的领路人、行为的指导者,用坚如磐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鼓舞自己锲而不舍、砥砺奋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自己追求进步、甘于奉献,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教育思想与传统美德鞭策自己敬业尽责,诚实守信,指引学生胸怀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思政课教师必须主动培育高雅的审美情操和朴素的生活作风,身正为范,注重劳动审美,弘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着力抵制一切低俗审美和不良社会风气。

  人格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世间万物,莫不有格。思政课教师必须赓续文化修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塑造高尚人格。为学生解疑释惑、排忧解难,满足学生精神需求,充实学生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持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更好地巩固文化主体性,从根源上把文化自信融入学生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思政课教师必须严谨治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学生,力戒浮躁,潜心问道。以教引研,以研促教,推出更多有价值、接地气的学术成果,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源源不绝的灵感素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式发展添砖加瓦。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必须真心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23日 06版)

  [ 责编:孙宗鹤 ]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