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财政收入“量”“质”并举,为经济赋能、民生增色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财政收入“量”“质”并举,为经济赋能、民生增色
2024年05月23日 10:33 四川新闻网

  近日,财政部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前4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926亿元,同比下降2.7%,扣除2022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部分缓税在2023年前几个月入库抬高基数,以及2023年年中出台的4项减税政策对今年财政收入形成翘尾减收等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2%左右,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

  财政实力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财政收入“量”“质”并举,意味着财政底座更加坚实。“家底”殷实,国家在应对风险挑战、扶持市场经济、增进民生福祉中便有了更多的源头活水。大河有水小河满。财政水位线提升,配上有效的财政引流,能够直接为基层“输血”,为创新赋能,为民生增色。助农资金直达基层,税收让利普惠更多人,财政资金支持创新场景……一个个可感可及的微变化,都离不开国家财政力量的支持。

  不论是加快预算下达和增发国债资金使用,实施减税降费,还是发行专项债券,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落地见效,有力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放眼各地,把资金用到稳经济、促发展的刀刃上,用好财政支持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重要政策工具,高质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关键领域财政支出规模,在消费领域实施包括车辆购置税减免等税收优惠,有效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一招一式的财政施策,让企业感受到了坚强的后盾,让人民群众共享着财政增收带来的红利释放。财政活水源源不断流向千行百业、百姓身边,托举起了稳稳的幸福。

  财政政策拂“暖”经济,作用于千行百业的同时,也为财政收入开拓泉源。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企业扩大规模,市场主体利润空间不断增强,也拉动了税收,拓宽了国家财政收入的“门路”。今年来,我国文旅、制造等场景表现出众,税收实现了较快增长。比如,与居民消费关联性较高的住宿和餐饮业税收增长44.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税收收入增长26.7%,反映出居民消费活力正在不断释放。这背后,是今年前4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5%的“放水养鱼”。从国家到地方,相继拿出规模不小的“真金白银”护航企业,也为财政壮大了收入来源,形成良性循环,稳健经济运行。足见,政府与企业不仅在“双向奔赴”更在“彼此成就”,共同推进经济向上,造福民生福祉。

  应看到,今年财政收入虽然保持恢复性增长,但增长压力仍不小,不少地方收支矛盾还较为突出,推动财力精准下沉依然还有许多功课要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集中财力办大事,就要持续发挥财政作用,优化组合运用赤字、专项债、特别国债、税费优惠、财政补助等政策工具,支持乡村振兴、农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攻关探索,赋能青年创业、开拓市场,真真切切把财政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促发展、惠民生的关键处,紧要环节。

  作者:古风

税收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