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徽评:让音乐节“流量”变“留量”

【地评线】徽评:让音乐节“流量”变“留量”
2024年05月23日 09:57 安徽新闻网

  大张伟、五条人、Nova Heart、马赛克、虎啸春等实力音乐人全阵容集结,活力、人文、生态与新派艺术氛围,共同展现新时代千里长江画卷……这个周末,众人期待的“2024采石矶长江音乐节”将在马鞍山市盛大启幕。

  近年来,人们不再满足于一场只是游山玩水的旅行,开始追求更加多样化的视听观感,以音乐节为核心的旅游方式受到年轻群体青睐。“总要去看一次音乐节吧”“感觉哪哪都在音乐节啊”。各大平台的这些评论,引发网友共情共鸣。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2000人以上的大中型演唱会、音乐节就有近200场。目前,全国各地音乐节排期密集,音乐节早已超越了音乐本身,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打造文旅新业态的重要抓手。

  以安徽为例,江淮大地,山水美轮美奂、人文璀璨悠久,城城各具特色。如何用好用活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破题之钥就在于因地制宜,打造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从“青春飞扬 Yeah淮北”音乐节,到亳州“乡村音乐节”,从2024年芜湖神山音乐节激情上演,到2024安徽亳州首届“亳咖”音乐节全阵容正式官宣,音乐节在安徽蓬勃兴起,各地政府越来越重视音乐节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价值,通过音乐搭台、文旅唱戏,用心用情打造城市新的“文化名片”,努力让音乐节“唱响”文旅融合最强音。

  音乐节是“加法题”也是“乘法题”。从拉动经济的角度看,音乐节一般持续时间较长,除了门票外,还有交通、餐饮、住宿、露营、周边和市集产品等费用,一个成功的音乐节带来的衍生效益是巨大的。从群众需求看,现场感爆棚的音乐节,拉近了乐迷与明星、歌手的距离,满足了人们对“松弛感”的追求。当不同城市的年轻人为热爱而奔赴,从音乐中寻找共同的记忆,这样的体验也是极其珍贵且浪漫的。对城市而言,精良的音乐节不仅是打造优质城市生活的着力点,还能提升城市的对外形象。可以说,音乐节作为一张新的文化名片,正在赋予城市更多动能和可能,每个城市都可以有自己的音乐节。

  音乐节是“邀请函”也是“必答卷”。在音乐节爆火的背后也要看到,当前音乐节同质化、快餐化现象比较严重,其中不乏盲目跟风以失败收场的例子。如何让音乐节赢得票房和口碑,能否吸引人们在城市驻足停留、深度体验,能否让年轻人来了不想走,来了再来,怎样使音乐节短暂“流量”变成城市长期“留量”,努力把“过路客”变“过夜客”“头回客”变“回头客”,实现办节的“鲶鱼效应”,这些才是重中之重。

  音乐节是机遇也是考验。“音乐让城市更美好”。我们看到,一些地方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演艺活动,城市积累了经验,观众培养了兴趣,市场扩大了规模,使得大型演唱会所带来的“流量经济”就地融入文旅消费,转化为“存量经济”。由此给人留下的启示是,在考虑音乐节能为城市带来什么之前,首先要考虑城市能为音乐节做什么、能为乐迷带来什么。若要引得演艺经济的“凤凰来”,先要栽好文旅融合的“梧桐树”。

  人民群众需要音乐,音乐更需要人民群众。“好的音乐要去听现场”,放眼全国,“音乐节”旅游是一张闪亮的金字招牌,展望未来,音乐节又将会与文旅业融合出怎样的火花?(作者 尹贵龙)

音乐节文旅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