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上海杨浦构建法治文化共建共享大格局

上海杨浦构建法治文化共建共享大格局
2024年05月23日 14:43 新浪新闻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儿子卖掉父母房子置换房产,房产证上却只写了小夫妻名字,王老伯夫妇焦急地向街道司法所求助,“洗房”风波一触即发……近日,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杨浦专场活动(以下简称专场活动)开幕,一场由真实案例改编的法治情景剧《“洗房”风波》全新上演。

  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为引领,持续创新发力,构建法治文化共建共享大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建设的新期待、新要求,为人民城市“样板区”高质量发展打好法治底色。

  “作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提地,我们始终牢记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与新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城市精神品格高度契合的法治文化建设大格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参与度、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奋力书写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重振杨浦一股劲‘三篇大文章’创造更加优秀的法治环境。”杨浦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煜昂说。

  人民城市新实践

  漫步杨浦滨江步道,这里新增的“数字律所”智能终端引来市民围观,大家轻点屏幕,就能体验视频连线律师开展法律咨询,也可以利用AI技术代写法律文书……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近年来杨浦滨江的城市更新、利益调整、文化变迁等一系列巨大变革,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在这里引入‘数字律所’可以为市民提供自助化公共法律服务,打造全时、全景、全新的‘法润滨江’法治文化空间。”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区滨江办专职副主任朱晓君说。

  《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杨浦积极推动法治文化宣传示范带与公共法律服务示范带、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带一体建设,形成“三带融合”发展新格局。

  聚焦法治供给,杨浦在沿江水岸创新建设水上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船员和航运公司提供专业法律服务,也方便沿江居民和游客就近参与法治文化活动;同时,杨浦还在人民城市规划展示馆、长阳创谷创新创业法治服务中心等处设立法治观察点,定期举办法治观察会,开展法治沙龙活动,持续增强法治宣传影响力、辐射力。

  利用专场活动,杨浦区广泛开展法治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园区、进网络、进公共空间等主题宣传活动,并因地制宜设计红色法治文化体验路线“打卡”和“法治+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各职能单位、各街道还广泛开展法治文艺惠民活动。

  “创新法治表达、丰富法治供给、厚植法治土壤,让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收获法治文化建设果实,努力将上海法治文化节打造成‘法治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杨浦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邓远见说。

  创新发展再出发

  核销订单后,商家却拒绝退款,张女士不得不向“小美评审团”申请维权。在了解争议理由、查看聊天记录后,评审团支持了张女士的诉求,成功退款。

  “‘小美评审团’是美团平台创新的网购自治组织,评审员均是美团用户,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并通过了美团组织的考试认证,负责网购争议的过错评判和调解。”美团华东法务总监沈美丽说,目前美团拥有超700万名“小美评审员”,在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期间,他们活跃在网络上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成为虚拟空间法治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据悉,近年来,在线新经济已成为杨浦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美团、抖音、哔哩哔哩等一大批大型互联网企业集聚于此,纷繁复杂的新业态消费纠纷随之而来。为此,杨浦坚持打“创新牌”,培育重契约、守法律、讲规则的法治文化认同感,全力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可持续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方面,杨浦推动优秀调解机构与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对接合作,点对点协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及时开展普法宣传,同时引导企业开展一系列接地气、有品位的法治文化传播活动。另一方面,杨浦不断提高法律服务利企惠企力度,针对法人治理、劳动用工、营运财税及融资、知识产权等领域,积极开展“法治体检”,并将法治文化送到一线,指引新经济业态健康规范发展。

  “面对治理手段难以跟上新业态发展的难题,我们积极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法治文化与网络文化充分融合,引导行业和平台积极开展自治和共治,实现互联网商业纠纷群防群治。”杨浦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颜超说。

  重振杨浦“一股劲”

  “违法必然受罚,但可以通过整改和努力修复信用,建议你们申请‘法治体检’,开展企业合规建设。”不久前,杨浦区城管执法局执法人员向某汽车服务公司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一并提供的还有《信用修复告知书》《法治体检申请书》。这就是杨浦创新的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机制。

  “行政处罚不能‘一罚了之’,要让企业认识问题根源,同时告知其可以修复信用重回赛道,并通过‘法治体检’与合规建设避免违法行为再度发生。”杨浦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林胜峰说,“三书同达”很好地推进企业提升自我康复的法治文化认同感,让他们由法治文化建设的受益者成为传播者,赋能“重振杨浦‘一股劲’”。

  记者注意到,在开展专场活动中,杨浦要求围绕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以人为本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其中,在建设好传统法宣阵地的同时,积极利用在线新经济集群优势,启动了多个数字化法治阵地,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数字法宣作品:与知名短视频平台合作开设Dou是新“享”法栏目,一大批展示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的微视频精准推送给受众;与哔哩哔哩合作开设了法治故事专题页,展现了一大批优秀“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社区法治专员、人民调解员的励志故事。

  杨浦作为上海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有着百年工业、百年大学、百年红色工运、百年市政的深厚文化积淀,其中不乏红色法治故事和法治经典传承,近年来通过深入挖掘和持续创作,实现了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充分融合,赋能构建法治文化共建共享大格局。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铆足一股劲,法治建设更要鼓起一股力。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最好的法治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的法治供给服务人民,全力营造‘人人共享法治文化、个个参与法治建设、处处彰显城市法治软实力’的生动局面,为人民城市‘样板区’打好法治底色。”杨浦区副区长于洋说。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