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看兵团如何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看兵团如何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05月23日 17:00 兵团日报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丹丹

  “来兵团,一定要参观红色博物馆(纪念馆)……”这可不是一句广告,而是许多外地游客参观完兵团的红色博物馆(纪念馆)后的真实感受。

  如今,博物馆(纪念馆)已经成为展示兵团红色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兵团各博物馆(纪念馆)事业稳步发展,各师市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博物馆(纪念馆)已逐渐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火热“阵地”,成为传承弘扬兵团精神的重要载体。

  守正创新 让红色基因历久弥新

  5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六师五家渠市的将军纪念馆内,首先看到的是一组人物群雕,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就此缓缓展开。

  破旧的将军服、掉瓷的军用水壶,纺线用的梭子……在将军纪念馆内,游客们不时驻足观看,认真听取讲解,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一段段英雄往事,仿佛穿越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透过玻璃柜台,游客与这些承载历史的文物相遇,穿越时空,寻找情感的依托、精神的归宿、前行的动力。“从看到纪念馆门口的雕像开始,我仿佛被拉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幕幕生动的历史场景,让我从革命历史中感悟到信仰的力量。”在将军纪念馆内,游客宋筱萱说。

  一座纪念馆,就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一座红色基因库。将军纪念馆拥有馆藏文物1623件(套)、历史照片3500余张。它们承载着六师五家渠市的光荣历史。

  “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历史鲜活起来,将红色基因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血脉,教育引导一代代兵团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六师五家渠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慧丽介绍,自2013年成立至今,该纪念馆实现了馆藏文物由建馆之初的百余件(套)到现在的1623件(套)的飞跃。

  为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将军纪念馆不断完善展陈讲解服务设施,用红色精神培根铸魂,努力将该馆打造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课堂”。

  将军纪念馆举办了“兵团儿女心向党”合唱大赛、“红色六师 亮剑新征程”主题摄影展览,开展了“绿色六师 健康新生活”体育赛事活动等一批文化旅游活动,让兵团红色文化深入人心,让爱国主义教育根深蒂固。

  近年来,兵团各博物馆(纪念馆)不断推陈出新,丰富展览内容,每到特定时间节点、传统节日以及“5·18国际博物馆日”,会结合各自优势,推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展览活动,让假期逛博物馆(纪念馆)成为旅游新时尚。

  服务创新 让红色故事更“鲜活”

  每一处红色印记,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革命历史。兵团注重从积淀丰厚的红色富矿中深挖尘封的记忆、感人的细节,让红色故事更“鲜活”。

  “1952年,10万将士听从号令,集体脱下戎装,拿起‘生产的武器’,自此,拉开了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序幕”……壮怀激烈、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在位于一师阿拉尔市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以下简称“屯垦纪念馆”)内俯拾皆是。

  在屯垦纪念馆的展厅里,展出了一条王震将军曾穿了30多年的旧毛裤。这条旧毛裤体现了王震将军节俭廉洁的作风,激励着兵团干部职工群众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

  近年来,屯垦纪念馆不断挖掘文物内涵,通过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专家学者等,精心整理文物背后的故事,讲述三五九旅这支红色部队的光辉历程。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如今,屯垦纪念馆已成为开展研学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越来越多的游客专程前来,聆听兵团故事、感悟兵团精神。截至2023年年底,该馆累计接待游客440万人次。

  屯垦纪念馆坚持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相继组建了“军垦小兵”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和红色志愿者银发宣讲队,推动红色故事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技术创新 让红色文物更“生动”

  全息投影技术让“文物”悬浮在柜中,使游客触手可及;AR、VR体验装置复现古代场景,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穿越时空……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博物馆(纪念馆)以全新的展陈方式,为游客带来更加直观和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5月14日,记者走进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以下简称“军垦博物馆”),在馆内的互动屏幕前,只需要用手点一点,就会出现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历史画面跃然眼前,游客可从中感受历史脉动。

  不仅如此,在军垦博物馆的数字化展区,文物拼图互动展示、文物换装交互展示、红色基因军垦故事系列展播等多媒体展示形式,让文物“活起来”,拉近了文物与游客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博物馆的亲和力。

  “游客如果能亲眼看到,并身临其境感受那段革命岁月,印象就能更深、更久。”军垦博物馆业务科科长张红彦说。

  如果点击智慧屏幕等方式是等待游客主动发现,那么3D影像和VR技术,则让游客恍若置身于历史场景之中。“运用全息投影、3D建模、增强现实等技术,游客可以‘参与’到历史中,更深刻地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张红彦介绍。

  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博物馆(纪念馆),在高科技的助力下,变得越来越“年轻”。

  乌鲁木齐市市民李轩最近迷上了在网上参观兵团文化“云上”展馆。“不用担心珍贵展品没展出、不用害怕人群聚集,随时随地、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沉浸式的参观体验,非常棒!”李轩说。

  兵团文化“云上”展馆由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打造,通过互联网平台模拟线下展馆场景,综合利用平面、全息投影、VR、3D建模等技术,不断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展馆在线上“活灵活现”,带给游客不一样的参观体验。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