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以融合创新为抓手 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

以融合创新为抓手 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
2024年05月24日 04:05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专家视点】

  作者:崔明浩(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发挥特色农产品生产优势,通过科技赋能、品牌赋能和文旅赋能,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提升农民幸福指数,拓宽农村产业发展空间。

  科技赋能,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中启动“强引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利器在科技,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赋能的重要任务,是推动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中开拓广泛的应用空间,实现更多转化成果。农业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器。不断深化农业与科技的融合,既可通过科技创新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新技术、新路径,为现代化大农业向新领域、高品质升级发展释放新的发展活力;又可通过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市场驱动力,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注重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有效转变,激发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动能。

  品牌赋能,在品质化供给、精细化服务中增强软实力。优质的农业产品是品牌建设的基础,高效多元的服务是提升产品价值的关键。品牌赋能是提升农业整体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农业产品从“特色”到“地标”的关键密码,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升级,农业产品向品质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新兴农业产品、新型产销合作和培育模式、新兴消费场景不断涌现,地标性特色农业产品和服务成为各地竞相发力的竞争热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需要依托品牌赋能,积极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以现代化大农业效牵引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不断拓展。

  文旅赋能,在深挖乡土文化底蕴中开辟新赛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需要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更需要挖掘乡村资源的综合利用潜力,尤其是通过文旅赋能,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通过资金、技术和市场等要素向乡村转移,并与乡村的文化、生态和土地等资源深度融合,促进农业产业跨越传统产业边界,与文化旅游产业发生“化学反应”,将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拓展农村产业的新场景、新赛道。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机遇,宜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底蕴,深刻理解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保留乡村原真性的基础上,推动农文旅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发展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注重多元创新转变。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24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农业农村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