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擦亮“专精特新”金字招牌

擦亮“专精特新”金字招牌
2024年05月24日 06:30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代表,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的特征。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力军,持续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擦亮这块“金字招牌”的必然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专精特新创新指数为286.4,比去年同期增长25.2%,新材料、生物两大产业保持较强创新活力,创新成果加速形成。另据全国股转公司此前发布的消息,专精特新“小巨人”挂牌公司研发强度是市场水平的1.66倍。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力军,持续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擦亮这块“金字招牌”的必然要求。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代表,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的特征,“小巨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近年来,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时期目标。目前,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已经启动。

  专精特新企业“小而专”。小,是指企业一般规模不大,主要是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具有小配件蕴含高技术、小企业支撑大配套、小产业干成大事业的特点。专,指专注、专业。专精特新企业长期专注并深耕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成长性好,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专精特新企业之所以能形成各自的“独门绝技”,靠的正是持续创新和精益求精。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导向下,中小企业发展迎来巨大机遇,要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聚焦细分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从笔者在各地采访时了解的情况看,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的诉求集中体现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上。比如,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各环节如何高效协同创新?创新研发资金投入多、人才需求大,相应而来的企业融资难、高端人才引才难留才难问题如何破解?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怎样进一步加强?如何获取更加有效的公共服务?专精特新企业仍然是中小企业,而且因其成长的高速性,遭遇“成长的烦恼”可能会早于、甚于一般的中小企业。

  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全要素的资源保障体系、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管理体系和梯度成长的培育体系,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创造的良好生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先进适用技术供给和赋能应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科技成果,降低创新成本,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力度,助力更多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甚至“小巨人”企业。

  还要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格局。据统计,超九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供应商。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大型企业作为链主企业的龙头作用,“国企带民企、大手牵小手”,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重点产业链发展。另一方面,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争当链主企业,取得更多标志性产品、形成更多引领性标准。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加力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比如,河南出台全国省级层面首部专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政府规章;北京将推动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融资,引导资金重点支持北交所拟上市企业;财政部等部门将实施新一轮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近期部分省份也陆续发布了2024年第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小”在当下,“巨”在未来,强化创新引领,专精特新这个“金字招牌”将越擦越亮。 (作者:熊丽 来源:经济日报)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