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检护民生丨公益诉讼守护“文化瑰宝”长城遗址

检护民生丨公益诉讼守护“文化瑰宝”长城遗址
2024年05月24日 11:56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榆林5月24日电(见习记者 张哲宁 记者 乔佳新)5月21日,“检护民生·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媒体走基层看检察活动采访团来到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山峰则卧虎寨堡明长城遗址,亲身感受神木市人民检察院以公益诉讼守护长城遗址的专项活动成果。

神木市境内长城遗址。张哲宁 摄神木市境内长城遗址。张哲宁 摄
检察院工作人员介绍遗址保护情况。张哲宁 摄检察院工作人员介绍遗址保护情况。张哲宁 摄

  神木市位于陕西北部,境内坐落着战国、隋、明三个时期的长城遗址共550处,长约302公里。卧虎寨堡是明长城线上的驻兵防守之所,于2017年4月18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也是神木市人民检察院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专项活动的一个缩影。

卧虎寨堡遗址全景。神木市人民检察院供图卧虎寨堡遗址全景。神木市人民检察院供图

  2020年4月,神木市人民检察院针对市辖区内长城遗址毁损的情况立案调查,制发检察建议并督促市文旅局组织修复。“我们收到检察建议之后前往实地调查,发现检察院指出的问题全部存在。”当地文旅局文保所所长刘凯云表示,在办理保护卧虎寨堡明长城遗址相关手续的过程中,文旅局和检察院沟通比较多,时常沟通对接保护工作的推进情况。

神木市长城遗址保护公示牌。吴亮 摄神木市长城遗址保护公示牌。吴亮 摄

  督促保护明长城遗址行政公益诉讼案于2023年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的长城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目前,市辖区内长城遗址沿线增设保护标志碑至61块、保护界桩至1500余根、保护公示牌至250块,长城遗址均进行了“围网工程”。沿线11个街镇均设立了长城保护工作站,聘请了62名长城保护员并组织专门培训,加强长城的巡查、保护。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