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青春当先开新局③丨勇攀科技高峰!23人“拼”出全球领先智慧码头

青春当先开新局③丨勇攀科技高峰!23人“拼”出全球领先智慧码头
2024年05月24日 08:51 农村大众客户端

  

  playstop

  mute

  max volume

  repeat

  黄海之滨,胶州湾畔,碧海蓝天之间,偌大的码头空无一人,生产作业却行云流水。这里是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偌大的码头空无一人,生产作业却行云流水。

  2024年1月1日,一项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三期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0.2自然箱/小时,这是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第10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而这些成果的背后是23名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青年组成的团队——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青年科技团队。

  在2013年之前,中国还没有自动化码头,核心技术一直被欧美国家垄断。建一个自动化码头,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从无到有的自我摸索。“为补齐中国港口的这个短板,我们团队成员曾到欧洲取经,可到了地方,他们不让我们下车、不准拍照、不透露任何技术信息。”自动导引车主管张常江介绍。这次经历深深刺痛了这群80、90后年轻人。“当时我们就想着一定要建成中国人自己的自动化码头!”

  自动导引车(ACY)调度系统是实现自动化码头的一项重要技术。“当时能提供这种系统的公司,全球只有一家,外方不仅开出天价、软硬件捆绑销售,软件修改权也不对用户开放。接受这样的条件,就意味着陷入垄断的陷阱。”信息技术部副经理刘耀徽意识到,“利用国外技术是不长久的,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节奏和需求也不适合。”

  正在工作的自动导引车。

  这支青年科技团队下定决心自主开发相关技术,但难度超乎想象。在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的情况下,团队没日没夜地“恶补”知识,夜以继日地钻研技术,临时办公楼里几乎夜夜灯火通明。

  “从卸船、装船、提箱、送箱到设备交互、作业效率,我们统筹协调上百个生产要素,跨专业、跨学科实施项目攻关。为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每个人都在分管领域做到‘问不倒、难不住、说得清’。”刘耀徽说,“结果前两次软件功能测试效果都不理想,连6台车都无法顺畅运行,更别说实现上百台车的自动调度。”在之后的日子里,团队成员实施封闭式开发,121天吃住都在方圆不到100米的场地里。经过上千次失败,最终系统实现了流畅运行。“卡脖子”技术终于被突破,测试成功的那一刻,这群年轻人相拥而泣,仰天欢呼。

  在AGV动力系统、电池系统设计阶段,团队全球首创了循环充电技术及系统,节省换电站建设成本1.2亿元,车辆减重12吨,作业效率提高 7%,电池寿命也从2年延长到10年,车辆在作业过程中完成充电,开创了无限续航的全新作业模式。同时,解决港口大型机械防瞬间大风难题,研发“一键锚定”系统,在2分钟内完成上百台大型机械的防风锚定。在集装箱堆场建设中,他们将箱角梁高低差从15毫米控制到实测1毫米,把业内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搭载的循环充电系统。

  “未来我们希望建设更加智能、智慧、绿色的码头,继续加快全新一代智能生产控制系统的研发优化,让这个码头越来越聪明。”张常江说。

  在青岛,还有很多青年怀揣科技创新梦想,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例如,青岛明月海藻集团青年创新科技人才打造海藻健康产业链生态平台;山东港口青岛港轮驳公司的李勇等青年人才打造全国首艘油电混合智能拖轮;赛轮集团的青年团队自主研发“液体黄金”轮胎,破解世界橡胶轮胎行业百年难题,并率先发布全球橡胶轮胎行业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橡胶云”等。

  赛轮集团的青年团队自主研发“液体黄金”轮胎。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周丹阳

自动化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