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疆篇丨“百亿巴扎”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疆篇丨“百亿巴扎”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4年05月24日 12:50 央广网

  央广网伊犁5月24日消息(记者丁安)一个巴扎,年活畜交易额超过100亿元?还要发展餐饮、小商品交易、文旅产业?这些疑问,在新疆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的新疆创锦黄公农产品交易市场(以下简称黄公巴扎)得到了证实。

  5月22日是星期三,正值巴扎日。“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疆篇”专题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黄公巴扎,近距离感受巴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黄公巴扎的活畜交易区,卖家和买家在交谈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黄公巴扎的活畜交易区,卖家和买家在交谈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黄公巴扎的活畜交易区,等待出售的马匹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黄公巴扎的活畜交易区,等待出售的马匹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黄公巴扎的活畜交易区,等待出售的绵羊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黄公巴扎的活畜交易区,等待出售的绵羊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黄公巴扎的活畜交易区,等待出售的牛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黄公巴扎的活畜交易区,等待出售的牛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刚走进黄公巴扎活畜交易区,牛羊的叫声,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讨价声、嬉笑声,一个热闹的市场在此刻具象化。

  作为新疆最大的活畜交易中心,已有百年历史的黄公巴扎是活畜交易的风向标,刚开始不过是当地群众自发形成的物物交换之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地政府在这里设立市场,搭建了一个活畜交易平台。

黄公巴扎内皮具销售摊位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黄公巴扎内皮具销售摊位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2022年6月,新疆创锦黄公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接管了黄公巴扎的运营,建设了集活畜交易、畜产品综合展销、活畜寄养、市场信息服务于一体,具备交易、检疫、住宿、餐饮、休闲等功能的服务型交易平台。

  “接手后先对市场全面扩建升级,比如硬化路面、扩大交易场地、搭建交易大棚等。”新疆创锦黄公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彦宇说。目前市场占地面积已经扩大到620亩,可同时容纳2.5万头(只)活畜交易。

  市场条件改善了,四面八方的农牧民蜂拥而来,市场交易日由原来的每周三一个交易日,增加至每周一、周三、周五三个交易日,每周交易量超过2万头(只),交易额超2亿元,一年下来,交易额超过100亿元。

  黄公巴扎的火爆也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畜牧业成为当地助农增收的重要产业。周边村镇陆续建成了新疆褐牛养殖基地等,带动了奶牛养殖、专业育肥、饲料加工等产业发展。

黄公巴扎内服装鞋具销售摊位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黄公巴扎内服装鞋具销售摊位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黄公巴扎内水果销售摊位,摊主在招揽顾客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黄公巴扎内水果销售摊位,摊主在招揽顾客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黄公市场还开辟了餐饮、生鲜、果蔬、服装售卖区,设立496个固定摊位、300个临时摊位,直接带动1000多人就业。

黄公巴扎餐饮区,摊主在招揽顾客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黄公巴扎餐饮区,摊主在招揽顾客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走在黄公巴扎,摊位一个接一个,瓜果蔬菜、服装鞋帽、日用百货……琳琅满目的货品竞相“争俏”。人们摩肩接踵,侧身从一个个摊位前经过,在这里用餐、购物,小巴扎俨然变成大型商业综合体,丰富着当地群众的生活。

  不仅如此,当地还将依托黄公巴扎的历史和人气,发展文旅产业。“计划发展黄公夜市、酒店等业态,打造区域性文旅品牌。”愉群翁回族乡党委书记纪康说。

新疆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