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青海海西:让幸福流淌进群众心田

青海海西:让幸福流淌进群众心田
2024年05月24日 07:17 青海日报

巴音河畔优美的城市画卷。苏烽 摄巴音河畔优美的城市画卷。苏烽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青海西部的柴达木腹地,有一座宁静而美丽的城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这里,有一条蜿蜒的河流,纵贯整个德令哈市区,蒙古语称之为“巴音河”,意为“幸福的河”。

  每天清晨,家住市区的况海英都会沿着巴音河漫步,享受难得的宁静与和谐,“多年前可没有这般的水清岸绿。那时,河流浑浊、两岸脏乱,与现在真是鲜明对比。”

  作为德令哈市的母亲河,全长320公里的巴音河深情滋润着这片土地,见证了城市从一个小镇到现代城市的蜕变,也见证了人们生活的变迁。

  自1954年至现今,海西大地沧桑巨变,巴音河随之焕然一新,从一条曾经破败不堪的河流,变成了如今美丽的生命之河。这一切,都源于对河道的系统治理。

  德令哈市河湖中心主任刘海忠在水利工作第一线坚守了30多年,对水利有着特殊的感情,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他也参与其中。如今,每当听到外地游客和市民赞扬巴音河,他便很有成就感。

  “2007年至2019年,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整整花费了12年的时间。这12年里,我们做足做活‘水’和‘绿’的文章,把巴音河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景观河、水草茂盛的生态河、水清河畅的安全河、物产丰饶的资源河、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河。”刘海忠介绍说。

  为了改变巴音河的“容貌”,自2007年以来,海西州、德令哈市两级政府实施了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通过修建了防洪堤、壅水坝和排洪冲砂槽等设施,确保了河流的安全与畅通。同时,还进行了两岸的绿化美化工作,种植了大量树木和花卉,形成了美丽的巴音河核心景观带。

  河畔公示牌静静地诉说着综合治理的历程:整个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斥资9.63亿元,精心实施水利工程、景观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筑起了37.6公里的防洪堤,建成了10座壅水坝和2.7公里的排洪冲砂槽,新增了40余万平方米的水域面积,两岸绿化面积达到了307公顷。

  现如今,夹岸林带景观绵延簇拥着28座亲水台阶和10.4公里花岗岩护栏,巴音河犹如一条蔚蓝色的飘带,蜿蜒从城市中央一路向前,让24公里长的巴音河市区段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河道环境改善了,治理工程取得阶段性成功,但后期还需要长期悉心维护。2017年以来,德令哈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分级签订河长制目标管理责任书,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划界,明确河道巡查员、保洁员,组建志愿者护河队,持续开展河道巡查和保洁活动,确保河道水面清洁,河流贯通,让巴音河厚植生态底色,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随着市区扩容,我们逐年提升河道两岸植被覆盖,种植新疆杨、榆树和花卉。同时,还在景观带设置中外历史名人诗篇主题景观。目前,通过智慧河湖系统建设,已实现‘天上看、地下查、河边巡、网上管’,24小时对河道进行监控。”刘海忠说。

  从以前河道破损、水体污染的“险河”“臭水河”,到现在行洪顺畅、风景秀美的安全河、景观河,巴音河的蜕变,是德令哈市乃至整个海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步向前的缩影。

  夜幕来临,绚烂的灯光伴随着音乐在湖水中摇曳,巴音河沿岸9公里被长龙式灯带瞬间点亮,市民穿梭在两岸林带休闲道散步。各具风格的景观工程,让巴音河两岸成为艺术长廊。承载着无数德令哈人记忆的母亲河,正呈现出一幅清水潺潺、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带给当地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