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东湖评论:“县城文学”是对真实生活的矮化误读

东湖评论:“县城文学”是对真实生活的矮化误读
2024年05月24日 20:53 荆楚网

  最近,“县城文学”在网络上迅速崛起,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网络上甚至出现套路化的拍摄教程供他人模仿学习。这种摄影风格以灰暗色调、破旧建筑、压抑表情等元素为特征,配上“走不出,看不破……”的背景音乐,呈现出一种对县城生活的忧愁和无奈。

  “县城文学”的流行不仅仅是审美上的选择,更是情感上的共鸣,它勾起了许多人对故乡的回忆,尤其是那些从县城走向大城市的青年,他们在这些影像中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然而,这种共鸣也伴随着争议:许多县城居民认为,这种表现方式是一种对县城的片面和刻板印象,是对他们真实生活的误读和矮化。

  一直以来,互联网所呈现的生活都是部分而非全部。如若简单粗暴地把大城市和县城二元对立,认为大城市就一定是繁华胜地,而县城就是破旧,显然是刻板印象。其实县城并不遥远,城市和县城也没有那样泾渭分明。尤其是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县城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随处可见的商业街和夜市,各类助农直播也掀起了“我为家乡代言”的风潮,都推动了农村、县城等区域经济不断深化发展。

  “县城文学”现象折射出网络文化中的多重矛盾:情感共鸣与刻板印象、真实生活与美学消费、个体表达与社会责任。我们应以更加全面和公正的视角,去理解和呈现文化的多样性、真实性,避免简单化和标签化的表达。

  首先,社交媒体平台应加强内容审核,防止不良价值观的传播,同时引导创作者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这类文化内容的真实面貌;其次,公众应保持理智,不盲目跟风,理性看待这种风潮;再者,教育系统和家长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引导,避免其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最后,媒体和文化工作者应努力推动更多元、更丰富的文化形象展示,打破刻板印象,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多元的文化生态,真正尊重每一种生活,理解每一个群体。

  总而言之,“县城文学”的爆火,既是当下社会对于真实生活的渴望,也是对于地域文化的关注。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文化遗产,通过各种方式加以传承和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县城文化,让县城文学回归其真实价值,为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童彤(宜昌枝江)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

文学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