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东湖评论:决不能让“懒汉思想”拖基层减负的后腿

【地评线】东湖评论:决不能让“懒汉思想”拖基层减负的后腿
2024年05月25日 09:13 荆楚网

  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关系基层治理运转效能,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基础。从2019年中央明确“基层减负年”至今减负成效明显,文山会海没了,挂牌减少了,要求开的证明少了,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为群众服务。

  但不可否认,当下一些地方在为基层减负过程中也还存在少数管理者缺乏担当,工作方式老套等问题。有的机关善做二传手,把上级布置的减负任务也等同一般任务“一派了之”,简单机械完成基层减负督导考;有的地方善于搞“高压政策”用白头通知当正式文件,实则还是层层摊派,让共同任务变成基层的独家任务。

  为基层减负变基层为减而负,在大力减负情况下搞责任转嫁,内在逻辑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从思想层面来看,这就是“懒汉思想”,没有把自己摆进减负主体;行动上避责顾虑,实际就是把“减负”变成一个万能大“筐”一甩了事。对此必须认清形式、找准目标、完善方法,让基层减负落到实处,更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认清形式,明晰减负责任在各方。从治理结构上来说,基层直面群众,是各级组织中最为庞大的一级。改革发展各项事项主要落在了基层,因此为基层减负是顺应发展规律的有利之举。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该减的负担落到实处,防止减负任务被当作一般性工作,出现上级“一派了之”、检查机械看数据的“转嫁”做法。当务之急是切实摸清底数、列明清单、监督落实、联合抓总,各级将该明确的责任明确,该承担的责任承担,形成齐抓共管、为基层减负的治理合力。

  找准目标,明确减负重点在末梢。目前,基层普遍感到压力大的地方在于条块要求林林总总,但减负任务担子不轻,怎么摆弄好任务目标和基层减负的天平是关键所在。这次基层减负的重点对象是社区、村工作人员,目的在于要把红色细胞激活,打通末梢循环,释放更多服务群众动力。围绕这一目标,要警惕形式主义带来的无畏劳动挤占社区、村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从基层组织“滥挂牌”、村(社区)组织工作机制多、台账多、报表多、证明多等问题入手帮助重点对象在重点工作上发力,提高工作质效。

  完善方法,明白减负本义在高效。文号少了,白头多了,会议少了,时长长了,这些减负走形变异的表现在于我们对落实工作的方式方法还没有创新和变革,思想还没有更新。要更多做好结合统筹,同质化的会议尽可能合并减少频次,因地制宜、分级分类科学设置绩效考评指标,严格控制挂牌和一票否决事项,把工作做细做实。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变基层人员多跑腿为网上数据多跑路,用好“人工智能加”的技术运用,加强技术分析和研判预警,帮助基层工作人员插上数据腾飞翅膀,为基层工作人员服务社会治理赋能添彩。

  为基层减负就是为实干撑腰,有效落实基层减负是激励干部勇担当、善作为的关键所在。只要各层级各地区各领域都行动起来,把责任扛牢压实,相信基层干部一定能更好地卸包袱、抓落实、促发展、创实绩,凝聚起新征程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肖璐(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网评阵地)

  责编:郭蕾

  【责任编辑:伍佳佳】

基层干部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