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好品中国丨穿越千年,实“荔”出圈

好品中国丨穿越千年,实“荔”出圈
2024年05月25日 17:59 人民网

  又到了荔枝

  大量上市的季节

  壳似丹珠、肉如脂玉

  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明星果品

  一上货架便带来

  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

  穿越千年,荔红依旧

  荔枝起源于中国

  栽培历史可追溯到2300多年前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

  中国的荔枝种植面积和产量

  也是世界第一

  产区主要分布在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

  四川、云南等省份

  2023年

  全国荔枝种植面积790.12万亩

  总产量328.50万吨

  其中广东种植面积396.91万亩

  产量160万吨

  广东最大的荔枝产业基地茂名

  种植面积142.65万亩

  产量62.09万吨

  茂名位于南海之滨

  广东省西南部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长冬暖、雨量充沛

  常年平均气温22.8℃~23.4℃

  年降雨量1500~1800毫米

  是荔枝栽培的最适生态区

  据记载

  茂名自秦末汉初

  便是荔枝的故乡

  现存最老的古荔枝树

  树龄达1935年

  全市千年以上荔枝树超过350株

  五百年以上的超过1000株

  百年以上的超19600株

  那些年岁上百、上千的荔枝树

  每年仍然在开花结果

  得以让我们与古人同享

  来自同一棵树的甘美

吴佰洋 摄吴佰洋 摄

  “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提到荔枝

  人们最熟悉的

  往往是妃子笑等

  常见品种

  而在茂名的荔枝宇宙中

  规模化种植品种有30多种

  收纳的种质资源达700多份

  优质品种主要有

  妃子笑、桂味、白糖罂

  糯米糍、鸡嘴荔、岭丰糯

  井岗红糯、冰荔、仙进奉等

  妃子笑在转红前

  已经味甜可食

  桂味清甜多汁

  果如其名

  有桂花香味

  白糖罂

  爽脆清甜

  汁多肉厚核小

  ……

  荔枝味美

  对气候变化却异常敏感

  冬季低温不足影响成花率

  雨水过多影响结果

  加之“大年”之后

  出现“小年”的

  规律性表现

  今年全国荔枝普遍减产

  尤以中晚熟品种减产较多

  物以稀为贵

  荔枝的价格也比往年要高

林奕余 摄林奕余 摄

  从“靠天吃饭”

  到“知天而作”

  离不开科技赋能

  2022年5月

  茂名荔枝产业大数据平台

  正式投入运营

  平台建成以来

  向30万种植户发布

  荔枝生产动态、水果病虫信息

  水果防台风灾害应急信息等

  5G消息约1190万条

  专家解答技术问题1000多条

  实现信息技术

  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果中珍品,实“荔”出圈

  荔枝果实娇贵

  极其不易保鲜

  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提到

  “若离本枝

  一日而色变

  二日而香变

  三日而味变

  四五日外

  色香味尽去矣”

  因此在古代

  对于非产区的人们来说

  荔枝算是绝对的奢侈品

  为荔枝“代言”上千年的

  白居易、苏轼

  也是因为被贬谪的原因

  才得以吃到树上熟的荔枝

  实现“荔枝自由”

  得益于保鲜技术的进步

  和物流网络的高速发展

  如今的人们

  纵然相隔万里

  也能吃到新鲜荔枝

  采用精准控温控湿冷藏保鲜技术

  桂味、妃子笑、白糖罂等品种

  鲜果期可达25天左右

  出库后在室温自然条件下48小时

  果色果味也能得到保证

  使用长效气调保鲜技术

  妃子笑、桂味等品种

  保鲜期能达到40天以上

  荔枝冻眠技术的应用

  让荔枝能够在

  保持口感的同时

  实现周年供应、四季可食

  荔枝消费以鲜果为主

  近年来

  茂名等荔枝主产区加工企业

  生产的荔枝干、荔枝点心、荔枝果冻

  荔枝果汁、荔枝果酒、荔枝罐头

  荔枝果酱、荔枝冰淇淋等产品

  也越来越受市场欢迎

  让我们总能在

  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

  不同的美食里

  反复爱上荔枝

  “荔枝+”的各种解法

  正在创造更多可能

  谁能不爱这红红火火的

  大吉大“荔”?

吴佰洋 摄吴佰洋 摄

  全国特产“大摸底”你还有哪些地域好物推荐?人民网《好品中国》栏目与你一起发现更多“中国好品”!

  来源|人民网

荔枝妃子笑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