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AI互动漫画丨点击穿越,帮俞伯牙找寻“知音”

AI互动漫画丨点击穿越,帮俞伯牙找寻“知音”
2024年05月26日 08:54 新浪新闻

  明月千年照古今

  故乡何处觅知音

  我,俞伯牙,身为春秋时期的琴师,一生都在追求琴音的极致与知音的共鸣。然而,知音难觅,自从子期离世后,我的琴声似乎再也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宿。直到那一天,我独自抚琴,琴音穿越时空,带我踏上了一段寻找知音的穿越之旅……

  温馨提示:

  点击图片上的红字成语

  即可帮俞伯牙找寻知音

  在历史长河中,长江流域的先民孕育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遥远时代的郧县人,证明长江流域是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区域。

  “郧县人”是指在湖北省十堰市郧县(现县改区)学堂梁子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因出土地为郧县,而被学术界命名为“郧县人”。1989年、1990年、2022年先后在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发掘出土3具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头骨化石,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保留了该阶段人类重要的解剖学特征,是探讨直立人演化及其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证据。

  华夏悠悠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诞生于此。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氏在这里制耒耜、植五谷、尝百草、创集市、织衣裳、建居所、作琴弦、制陶器,建立八大功绩,开启了璀璨的农耕文明,创制了早期的礼乐文明,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每年农历四月廿六是炎帝神农的诞辰纪念日,而一年一度在随州举办的寻根节则是世界华人、海内外侨胞追根溯源、敬仰先祖、赓续情缘的重要节点,也是一次传扬炎帝文化、荆楚文化、曾随文化的大好时机。

  在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荆楚文化奔潮在新时代。

  在湖北馆,曾侯乙编钟的1:1复制件首次震撼亮相文博会,与宜昌长江牌钢琴的现代旋律共鸣,两件出自湖北的礼乐重器,跨越2400多年的时空,同台演奏新时代的长江之歌,上演钟琴和鸣的今古传奇,擦亮荆楚“礼乐文化”名片。

  屈原,是楚文化的精神坐标之一。

  楚辞被喻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

  这股“楚风”,吹了千年,愈来愈旺。

  在宜昌,由秭归县“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等习俗共同组成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海外,端午的赛龙舟甚至在德国落地生根已经有整整20年的时间;美国一些高校只要是开设中国文学课,必然都会讲到《楚辞》……

  楚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向外输出的一张亮眼名片!

  一部三国史,悠悠千余年。传奇三国在荆楚大地留下了光辉的历史印记。

  在赤壁,一战鼎三国,一壁赤千年;

  在鄂州,孙权自公安徙都鄂,改名武昌,起“因武而昌”之义;

  在荆州,这里是“孙刘鼎足地,荆益犬牙州”;

  在襄阳,这里是铁打的“兵家必争之地”。

  随着一批新建文旅项目逐步落地、城区旅游配套设施逐渐完善,散落各处的历史文化资源逐渐“串珠成链”,开始呈现规模效应。相关数据显示,关圣古镇今年五一吸引了6.32万人次的游客慕名而来 ,咸宁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凭借其独特的三国文化魅力与最新的低空旅游项目,成为热门旅游地之一……

  作为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武当山,是荆楚大地上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山势峻峭,林木葱郁,云雾缭绕间,宫观庙宇若隐若现,宛如仙境。

  这里不仅是太极拳的发源地,更是道家文化的精神象征。金殿、紫霄宫、南岩宫等古建筑群,融合了皇家气派与道家风骨,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武当山的存在,使得荆楚文化在厚重的历史底蕴之外,又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灵性色彩。

  湖北,承千年荆楚文化根脉,汇千里长江文明风情,孕育了多元融合、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蕲春艾灸疗法源远流长,是李时珍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传承和活态记忆。

  同时,蕲春艾灸疗法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依托传统技艺,蕲春县相关企业开发了艾灸贴、艾灸条等系列产品,深受市场青睐。小小艾草撑起了一条全产业链,催生565家企业,惠及数十万人。2023年,蕲艾产业综合产值达102亿元,其增加值占全县GDP的1/5,累计带动就业30万人。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茶文化,与湖北这三人足迹相伴。“茶祖”神农氏,是茶文化的发现者;“茶神”诸葛亮,是茶文化的传播者;“茶圣”陆羽,是茶文化的开山者。

  从三国时期“荆巴间采茶作饼”,到17世纪成为“万里茶道”重要源头,荆楚茶产业蓬勃发展,一脉茶香千年绵延不绝。新时代,湖北重科技、强品牌、出新品,茶文旅融合发展,茶产业焕然一新,综合产值超800亿元,高质量迈向千亿产业之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让无数文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今,黄鹤楼的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山水人文交汇焕发文旅活力,文化自信构筑起共有精神家园。

  近年来,武汉不断打造黄鹤楼大IP,延长黄鹤楼文创产品产业链,并通过数字化赋能,让黄鹤楼从“天下江山第一楼”向“武汉文旅第一地标”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黄鹤楼以文旅融合的创新方式,推出了朝游、AI李白与游客交互等一系列文旅新体验场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正如湖北文旅宣传语所言

  知音湖北

  遇见无处不在

  在湖北

  俞伯牙遇见钟子期

  刘备遇见诸葛亮

  李白遇见孟浩然

  苏轼遇见黄州

  崔颢遇见黄鹤楼

  ……

  风姿万千的自然奇观

  与灿若星汉的历史文化

  你,都能在湖北遇见!

  监制:洪燕

  编审:康耀方 林如峰

  文案:刘蕊俊

  美编:石璐茜  杨紫悦  席志豪  王子煊

炎帝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