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理响中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理响中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在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方略的指引下,一系列开放、务实、高效的国家政策让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进一步关注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受益于正确的方向指引,新时代的中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与标志性成果,实现了令许多国家难以企及的现代化腾飞。为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意蕴,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卡格万加(Peter Kagwanja)。卡格万加表示,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展现出了迎难而上的战略定力与凝心聚力的民族信念。如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中国正在将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宏伟目标转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

  智慧结晶

  《中国社会科学报》:国际学术界认为,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展现出了全新的风貌与姿态,这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非凡引领密不可分。对此,您如何评价?

  卡格万加:习近平主席是21世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思想领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了今日中国发展成就的形成。这一思想体系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作为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智慧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思想品格与人民立场,正指引着全体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奋发前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对于指导中国的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加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新时代以来,中国成为全球化趋势的引领者与世界变革的推动者,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愈加显著。与昔日中国相比,今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全球外交事业中更为自信,日渐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号召力的大国,扮演着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角色。应当说,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无法忽视中国。在许多西方大国转向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之际,中国正在为经济形势依旧低迷的世界带去信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习近平主席的治国理政方略极大地促成了新时代以来中国国家治理的一系列有效改革举措。您如何看待这一点?

  卡格万加:习近平主席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一种见多识广、博闻强识的领导风格,这种风格在制定、实施国家政策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主席冷静谨慎、尽职尽责,这使得他成为受中国人民信任、受世界人民尊重的领导者。

  习近平主席关注细节、重视知识,将远见卓识融入对国家、对世界的思考,促成了有关国家治理和全球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与新方案。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习近平主席展现了一种战略家、哲学家的形象,这一形象使得中国能够书写属于自己国家、也属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叙事,与西方右翼学者所宣扬的世界末日叙事形成鲜明对比。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习近平主席也向世界读者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主席的标志性思想之一,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哲学。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强有力地推进国家机关改革,坚持不懈地打击各种形式的腐败,进行了影响深远的社会、经济和安全改革。同时,习近平主席尤其强调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与结构优化,极大地保障了中国政治体制的稳定性,为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创造了有利环境。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军队进行了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不断推进。

  实现世界现代化版图的

  东方巨变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式现代化成效显著,深深吸引着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进行研究和解读。与西方式现代化相比,您如何评价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

  卡格万加: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模式截然不同的范例。与一些国家倾向于走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条属于中国的独特现代化之路。在“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基础上,中国始终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国情更新并调整现代化政策。这使得中国在短时间内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实现了世界现代化版图的东方巨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再创一个又一个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作为拥有世界约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中国书写了人类历史上蔚为壮观的脱贫故事,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助力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如今,中国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近年来,中国在卫生服务、教育体系、社会福利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人民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中国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等工业体系不断完善,一跃成为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同时,中国也以令人赞叹的速度成为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强国与科技强国。

  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施。这一模式将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着眼于解决温饱问题的国家,转变为如今世界上最为富有的经济体之一。如今,中国属于中等收入国家,正在新的起点向着高收入国家迈进。中国式现代化无疑对其他国家具有持久的借鉴意义。中国式现代化证明,只有坚持走本国道路,才能实现长期而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也证明,经济增长本身并非终极目标,须在人文关怀的语境中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

   为全球未来

  提供睿智思路与愿景

  《中国社会科学报》:习近平主席从思索人类未来的角度出发,在国际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理念与倡议,其中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您对此作何评价?

  卡格万加: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这些理念与倡议具有深远的全球影响,生动展现了中国推动世界发展、繁荣、安全的大国愿景和外交政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习近平主席长远的历史眼光与深邃的思想境界,这一理念对人类发展理论作出了重大创新性贡献。这一理念认为,生活在同一地球村的人类应当共享地球家园。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扩大了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受到热烈欢迎,中国在非投资的基建项目成为非洲大陆与全球市场相连接的枢纽。

  中国通过三大全球倡议中的全球发展倡议,积极助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及时实现,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加快工业化和制造业现代化,降低贫困率,促进农业进步,从而更有效地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在非洲,全球发展倡议为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援助,帮助非洲落实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加快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的实施。

  面对疫情后经济复苏缓慢、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依旧盛行的局面,中国以真诚和善意与发展中国家并肩同行,为推动构建更为良性、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而不懈努力。中国始终以身作则,成为化解国际冲突的可信而诚实的斡旋者与调停人,也始终旗帜鲜明地反对大国干涉其他弱小国家内政。

  作为崛起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军队、联合国安理会否决权,但并未选择滥用自己的国际权力。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中国避免对弱小国家的投资和发展援助附加政治条件。相比之下,西方国家主导的一些国际组织向一些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提供贷款时,经常附加相关政治条件。

  如今,地缘政治冲突、保护主义、逆全球化趋势仍在全球范围内增加,流行病、气候变化、贫困问题等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依旧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新倡议与新理念,以及与人类文明、全球化、共同发展、国际事务有关的非霸权主义原则,为全球通往一个更加和平、安全与繁荣的未来提供了一种睿智的思路与愿景。

  审核:李建军

  责任编辑:王俊美

  网络编辑:张赛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