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当黄山遇到杭州,碰出怎样的火花?

当黄山遇到杭州,碰出怎样的火花?
2024年05月27日 08:12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一条廊道连接名山名城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入钱塘”。川流不息的新安江,把“人间仙境”黄山和“人间天堂”杭州紧紧连在一起。

  5月22日,“杭黄对话·首站临安”——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跨省合作推进会在杭州市临安区召开,浙江、安徽两省,杭州、黄山两市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共话未来,携手打造跨区域合作新典范。

  为充分发挥杭州市、黄山市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实施《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方案》,提出要立足杭州、黄山两市优质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集聚优势,打造长三角自然保护修复示范带、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杭黄廊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文化旅游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成为世界闻名的东方度假胜地。

  一条杭黄廊道,连接名山名城。在这条长约240千米黄金线路上,分布着6个5A级景区、50多个4A级景区——西湖、西溪湿地、千岛湖、古徽州文化旅游区、黄山、西递、宏村等,无一不熠熠生辉。乘坐杭黄高铁,两地游客最快仅需1.5小时即可通达。

  本次启动会为何选择在杭州临安区?临安东邻杭州余杭,西接安徽歙县,位于杭黄廊道的中间位置、关键节点。临安以建设杭黄廊道为契机,引领推进“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建设,与黄山的歙县、宣城的绩溪和宁国等县市在文旅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共享、人才合作交流、基层党建联建等方面都有交流合作,努力共守生态屏障、合力打造生态廊道,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浙皖两省及杭黄两市交流频繁、合作密切,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生态保护合作区建设进入新阶段,《新安江—千岛湖流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方案》印发实施,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新突破,千黄高速全线贯通,衢黄铁路加快推进;文旅产业合作取得新成效,推广“江南绝色·吴越经典”文旅品牌及旅游线路,深挖文化内涵、促进产区合作;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取得新进展,杭州市中医院和黄山市中医院合作不断深化,异地结算范围持续扩大,成功共建安徽省第一个技术转移(创新)中心。

  杭黄廊道建设是浙皖两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先手棋”,也是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廊道建设将进一步打破行政边界和行政隔阂,通过要素市场、地区分工、公共服务、城乡协调等一体化,实现沿线地区生态共保、产业共兴、民生共促、富裕共赢,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地区立足自身发展需求,创新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提供样板借鉴。

  以一体化发展共建旅游目的地

  对于任何旅游目的地而言,加强品牌建设无疑至关重要,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与文化旅游廊道同样也是如此。

  杭黄廊道怎么建?安徽大学教授李东和认为,杭黄廊道的两头是“人间天堂”杭州和“人间仙境”黄山,如何将这两个城市品牌整合起来,发挥“1+1>2”的综合品牌价值效果,构建一体化的整体大品牌,形成对市场吸引和资源整合的顶流IP,这应该是杭黄廊道品牌建设的核心。

  “杭州和黄山都是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未来需要从品牌营销、文化挖掘、市场要素、项目建设、产品业态、服务标准、生态旅游、空间布局等维度,推动实现生态文旅产业的协同化发展。”北京联合大学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伟教授表示。

  会上推介了杭黄世界级廊道黄金游线,依次发布《杭黄文旅互惠政策》《杭黄世界级廊道沿线重要成果》《杭黄世界级廊道沿线重大产业项目》《临安宣言》等。

  《临安宣言》倡导两地共同深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新成果;共同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新高地;共同擘画区域互联互通新格局;共同推动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战略。发挥西湖、大运河、良渚、黄山、西递、宏村等世界遗产引领作用,串联沿线名城、名湖、名江、名山、名镇、名村、名街、名木,开发名人文化、古道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联合打造文旅品牌,推出更多杭黄世界遗产游、名湖游、古城游等精品线路,推进两市旅游市场一体化融合发展,打造最佳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促进产业共兴是深化文旅融合,助力打造世界级杭黄廊道的重要载体。杭州、黄山两市先后发布杭黄廊道沿线重大产业项目,包括杭州市临安区的启迪冰雪项目、天目未来谷项目,淳安县中旅文旅合作共建项目,黄山市歙县的武阳湾旅游度假区,黟县高山韩乡村田园文旅综合体,徽州区大灵山旅游度假区项目,这为杭黄廊道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项目带动,串珠成链,旅游升级。杭黄廊道建设将推进沿线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市场共拓、品牌共建,合力提升旅游吸引力,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毗邻地区立足自身优势,以一体化发展共建旅游目的地,激发文旅发展新动力提供先行经验。

  黄山的“朋友圈”正越来越大

  为深化杭州市、黄山市两地文旅合作,促进双方客源互送,提升杭黄廊道市场影响力,会上签署了《杭黄廊道“客源互送”合作协议》,积极推动杭黄两地共同开拓双方旅游市场。双方互通信息、互为推广、互送客源、经验共享。

  根据合作协议,2024年至2026年,每年杭州市向黄山市输送团队游客不少于20万人次,黄山市向杭州市输送团队游客不少于10万人次。另外,根据《杭黄文旅互惠政策》,黄山、杭州两市推出一系列旅游景区门票免费或优惠政策,进一步带动双方旅游市场红火。

  近年来,黄山市积极融入杭州都市圈,但前不久发布的《绍兴市融杭发展规划》,透露出黄山不在杭州都市圈规划范围之内。据了解,目前国家层面对都市圈空间面积有严格限制,基本范围是1小时通勤圈,因此杭州都市圈最新规划范围包括杭州、绍兴、嘉兴、湖州四市,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黄山市与浙江省衢州市未列入其中,但黄山市仍作为杭州都市圈协调会办公室成员单位开展相关合作。

  虽然没能继续在跨省都市圈中充当“配角”,但黄山还是迎来了一次当“主角”的战略机遇。当前,安徽省正在全力推动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持续擦亮“中国黄山、世界黄山”品牌。大黄山之大,不只是包括黄山、池州、安庆、宣城4市全域的地域之大,更是瞄准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达到大流量、大集群、大平台、大联动、大产业等。“大黄山”旨在通过跨区域联动发展,推动优质资源“串珠成链”,并深入对接广阔的长三角市场,最大程度放大资源组合的乘数效应。

  随着“大黄山”以及杭黄廊道建设不断推进,黄山的“朋友圈”正越来越大,黄山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将愈加紧密,这必将为安徽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 本报记者 汤 超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