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让城市更美好更宜居 甘肃省多维度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观察

让城市更美好更宜居 甘肃省多维度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观察
2024年05月30日 09:59 甘肃经济日报

  让城市更美好更宜居

  ——甘肃多维度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观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燕春丽

  “无废城市”建设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一头连着产业发展,一头连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2022年,兰州、金昌、天水和兰州新区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两年多来,从“无废工厂”、绿色园区到“无废景区”“无废小区”,从“无废机关”到普通民众践行的绿色生活方式……甘肃多维度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让城市更美好更宜居。

   固废实现“变废为宝”

  纸板箱、旧报纸、饮料瓶……这些可回收的生活废弃物投放至回收箱中可以自动变现。5月22日,记者来到兰州市飞天家园B区,小区里三环物业工作人员邢女士指着一台黄色的“废废熊有偿智能可回收箱”说:“就是这台智能机,投入物品后按照提示操作,称重、计算金额,非常方便。箱子满了,回收公司就会派人清理。”

  飞天家园的居民告诉记者,手机扫描机器上的二维码登录后,可投入纸类、塑料、金属、废电器、织物等6种可回收物,机器自动称重、计算金额,24小时内就能变现。“几台智能可回收箱投放有4个多月了,明显感觉到小区内、楼道里乱扔的饮料瓶、废纸箱变少了,小区环境更好了。”

  事实上,固废处理市场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垃圾山”里也藏着金山银山。

  走进皋兰县忠和镇的兰州丰泉环保电力有限公司(中铺子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吊操作间,透过密闭的玻璃,垃圾贮坑内有几只像大号抓娃娃机的“铁手臂”,它们在工作人员的操纵之下灵活自如地抓取垃圾送入焚烧炉。

  工作人员介绍,垃圾焚烧处理具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优点。中铺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将焚烧生活垃圾的热量用来发电,使垃圾“变废为宝”。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已并网发电,日处理规模为2000吨,年可处理生活垃圾70万吨,平均每年可向国家电网供电约1.74亿度电;二期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国家电网提供4.3亿度电,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120万吨。

  兰州市榆中县推进源头减量替代,提高废旧农膜二次利用的品质价值和再生塑料高质化循环利用。通过“交旧领新”“以旧换新”回收机制提高了农膜回收率,年平均回收废旧农膜2500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4%以上。

  金昌市重工业占比高。近年来,金昌市不断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加快金昌东兴砂石有限公司废渣利用项目、金昌镍都矿山实业有限公司矿山毛石资源二次综合利用项目落地,改变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低的现状。

  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副处长吴洪仁告诉记者,2022年4月,兰州、金昌、天水和兰州新区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在省内率先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四个市区围绕“无废城市”建设,共安排工程项目194项。

  “无废细胞”全方位嵌入社会生活

  “‘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吴洪仁表示,它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无废细胞”是“无废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日常社会生活中“无废”理念的基本组成单元。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科科长鲁卫刚介绍,兰州市定制了机关、学校、企业、景点、商场、社区(小区)、酒店、医院、园区共九大细胞标准指南,并开展“无废城市细胞”创建。截至2024年5月20日,已创建并成功命名各类“无废城市细胞”271个。

  作为首批被命名的“无废景区”,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内设置多处环保提示牌,提醒游客保护环境、文明旅游;景区微信小程序可“一键式”购买电子门票,极大程度上代替了纸质票,减少了纸质票丢弃对环境造成的负担;小程序涵盖吃、住、行、游、购多个方面,为游客提供了精品攻略,也一定程度上减少纸质宣传册的使用,减轻对纸张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无废机关”创建也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白银路街道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无废机关”,白银路街道聚焦“绿色办公、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要素,在辖区内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宣传和摸底,引导和推进国家驻区办事机构及省、市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诸如严控灯光照明、降低纸张消耗等节能降碳的工作。

  “对于普通民众来讲,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树立节约意识,养成低碳节约的绿色生活方式,就是对‘无废城市’建设的积极响应。”在“无废商场”兰州中心就餐的张玲女士说。

  省级“无废城市”启动建设

  3月20日,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24部门联合印发《甘肃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全面启动省级“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以此带动全省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方案》提出,到2025年,兰州、天水、金昌和兰州新区全面完成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任务,其他市(州)同步开展省级“无废城市”建设,梯次纳入国家建设行列。

  “我们将有效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为美丽甘肃建设贡献‘无废’力量。”吴洪仁介绍,省生态环境厅将推动形成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从城市整体层面统筹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与固体废物“三化”原则平衡落实,结合辖区特点和行业实际,逐项解决固体废物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和共性难题。同时,建立地方财政、绿色金融、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政策。

  有专家指出,在纵深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中,有必要激励更多市民参与进来,才能聚沙成塔,更好地促进全社会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政府应该搭建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与交通、餐饮、固废回收等行业建立联系,依据相关标准设置梯次的回馈和激励方式,让民众感受到降碳行为带来的切实获得感,从而推动这种绿色新风尚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李婧

兰州市甘肃省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