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江清水万重山丨一条平江路 织出“双面绣”

一江清水万重山丨一条平江路 织出“双面绣”
2024年05月31日 14:29 新浪新闻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记者孙秦旺 白利振 王语涵)“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走在苏州平江路上,《声声慢》不时入耳,评弹声与吉他声遥相呼应。5月30日下午,迎着淅淅小雨,记者走进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徜徉古街,城市肌理记录岁月悠长;寻常巷陌,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漫步平江路,只见城门排列、街巷纵横,世界文化遗产耦园,顾颉刚、洪钧、叶圣陶等名人故居,昆曲、刺绣、缂丝等非遗文化……一个个历史文化遗存,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颗珍珠,串联起苏州的历史文脉。据了解,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控制保护建筑44处、文物登录点202处,是苏州古城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沿着石板路向前行进,南入口处,一处碑亭展示着宋代摹绘平江府即古时苏州城的《平江图》。《平江图》清晰描绘了古苏州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其中“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之格局,跨越百年延续至今,几无二致。不少街巷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

  岁月流转,物换星移,平江路的格局、风貌却始终不变,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钮家巷社区党委书记张英缨告诉记者,自1982年苏州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苏州围绕“全域旅游”和“苏式居住”功能定位,以“激活”作为保护传承工作的关键词,先后实施了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古建老宅活化利用工程、“平江九巷”复兴工程等,深入挖掘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文脉内涵,高质量、精细化推进平江历史文化片区保护更新工程,全力打造古城保护复兴样板。

  钮家巷社区位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0.37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活着1500多户古城原住民,保存着潘世恩宅、董氏义庄等一大批历史遗存。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地道“姑苏人”,张英缨见证并参与推动了一系列古城保护工作——从“一块匾”(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一只桶”(古城居民甩掉了马桶),到“一根线”(古城架空线整治工程)、“一口井”(古井老井保护)……如今,居民们既是文化遗存保护的主人,又是人居和谐的受益者。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这一年来,我们更加注重文化遗产保护与百姓现代生活兼顾,不断推进硬件设施、软件水准向现代化的标准看齐,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张英缨介绍,目前,正在实施“平江九巷古城保护项目”和“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前者侧重隐患房屋消险、特色街巷提升改造、共空间品质提升,后者打造古建老宅活化利用新路径,畅通社会力量参与古城保护更新。

  “我们结合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和文保单位修缮,以‘小单元、渐进式、微更新’模式,推进古城内老宅改厕、老旧住区改造、架空线入地、管网改造等工程,逐步完善区域功能配套、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不断提高古城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切实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张英缨说。

  除了传统文化形态的传承,漫步平江路,可以发现这里的空间仿佛是跳跃的、交织的:网红店从老宅中开出来,咖啡店的招牌是古色古香的,最古老的非遗和最潮流的饰品摆在同一橱窗,烟火气与文艺范相得益彰——平江路就像苏州的“双面绣”,既传统又现代,既古老又年轻。

苏州市万重山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