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用心用情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写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   □本报记者 赵曦

用心用情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写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   □本报记者 赵曦
2024年06月01日 16:59 新浪新闻

  □本报记者  赵曦

  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含苞的花朵,带露绽放。美丽的夏日,孕育着勃勃生机,孩子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

  “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厚望。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内蒙古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大力发展儿童事业,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妇儿工委协调,多部门合作,守护儿童健康成长,儿童事业发展硕果累累。

  我区300多万少年儿童,正在祖国大家庭里茁壮成长,他们朝气蓬勃的身影,播撒着希望,汇聚起力量。

  “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内蒙古各地纷纷举办多彩活动庆“六一”,欢声笑语悦动童心。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民委、全国少工委主办,内蒙古团委、内蒙古少工委、北京市团委、北京市少工委承办的“红领巾爱祖国 石榴籽一家亲”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六一”赴内蒙古、北京实践营活动正在火热进行,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6个民族的100余名少年儿童代表在内蒙古和北京两地,通过参加“同心共画 共创未来”“石榴籽祖国行”主题队日、“向国旗敬礼”等系列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深植心中。

  内蒙古各地妇联组织围绕“少年儿童心向党 我与祖国共成长”开展丰富多彩的庆“六一”系列活动,陪伴广大少年儿童度过一个健康、快乐、有意义的节日。

  内蒙古检察机关开展“检教同行 共护成长”主题检察开放日活动,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法治环境。

  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工作一直是内蒙古儿童社会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

  每逢周末,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的留守儿童大宝(化名)就早早起来,盼望着“爱心妈妈”郝翠莲来学校接她回家团聚。“2014年,我正式加入当地妇联‘爱心妈妈’队伍,并与大宝结缘,当她的‘爱心妈妈’。每个周末或节假日就把大宝接回家,和我的女儿一起学习、玩耍、游泳、野炊……从学习、品德、生活、情感、安全等方面为大宝提供亲情呵护,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郝翠莲说。

  截至目前, 全区各级妇联开展的“温暖守护”“赋能成长”“爱心助力”等活动,共招募“爱心妈妈”(阿姨)1万多名,结对留守“困境儿童”9998名,为孩子们送去妈妈的爱。

  “爱”的双向奔赴,“心”的相伴呵护。自治区民政系统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牧区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作出部署,联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15个部门开展精神素养提升、监护提质、精准帮扶、安全防护、固本强基五大行动,通过不断完善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制度机制、健全服务体系、凝聚关爱力量、提升关爱服务能力,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和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水平持续提高,困境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得到更加充分、更加有效的保障。

  内蒙古各级共青团通过“情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希望爱心屋、亮眼计划等品牌项目,为一个个留守困境儿童送去温暖关爱。

  关爱儿童,是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内蒙古各地各部门携手共进,让关爱化为暖阳,照亮少年儿童心田。

  每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明办、检察院、法院、妇联、民政等多个部门,都会联手开展“双百”未成年人普法宣传、安全教育、“把爱带回家”等活动,呵护少年儿童成长。

内蒙古留守儿童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