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文化中国行·探访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百年老港区蝶变城市新景观

文化中国行·探访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百年老港区蝶变城市新景观
2024年06月02日 07:37 河北新闻网官方

  文化中国行·探访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

  秦皇岛港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

  百年老港区蝶变城市新景观

5月11日,秦皇岛港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中由铁路信号候工楼改造的邮局。 河北日报记者肖煜摄5月11日,秦皇岛港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中由铁路信号候工楼改造的邮局。 河北日报记者肖煜摄

  白色纱幔、鲜花瀑布、气球彩带,枕木、链条、齿轮……当浪漫婚礼邂逅“工业遗产”,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漫步秦皇岛港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一处处富有时代特色的工业遗迹焕发出新的生机。

  5月11日,以碧海蓝天为背景,在黑色枕木搭建的写有“1899开埠地站”的火车站牌前,几位来自北京的游客兴高采烈地拍照留念。

5月11日,秦皇岛港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中由锅炉房改造的咖啡厅。 河北日报记者肖煜摄5月11日,秦皇岛港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中由锅炉房改造的咖啡厅。 河北日报记者肖煜摄

  “‘开埠地站’位于秦皇岛港西港区老码头,原为秦皇岛港港内自有铁路调度室。”河北港口集团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工作人员周慧梓介绍,1898年,清光绪帝钦批在秦皇岛开埠建港。1899年,开始建设大小码头及铁路专用线。时代风起云涌,世事潮起潮落,大码头曾经是主要的能源输出港,随着社会发展及西港搬迁发展战略,大码头片区于2013年关停退出生产。秦皇岛港重新挖掘大码头厚重的港口历史文化底蕴,开启百年老工业向绿色生态产业转型的新引擎,在保留原有近代工业遗产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倾心打造工业与时尚相聚合、历史与现代相交融的特色新园区。

  “揽山海,恋喜庐,叙缘开埠地。披霓裳,盟海誓,宴乐成正礼。”微咸的海风轻拂,海浪冲刷着松软的沙滩,梧桐花打着旋儿飘落在翠绿的草坪上,清脆悦耳的风铃声高高低低,为舞动着的枝叶伴奏。阳光从树叶间的空隙漏下来,慵懒而又恬静。草坪上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布置着婚礼现场。大树掩映下,一排带有落地窗的平房墙面上,暗红色“喜庐”两个字在花朵的簇拥下格外亮眼。房间内,来自北京的一对新人坐在白色沙滩椅上,透过落地窗静静地欣赏着海景。

5月11日,秦皇岛港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中由仓库改造的礼堂。 河北日报记者肖煜摄5月11日,秦皇岛港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中由仓库改造的礼堂。 河北日报记者肖煜摄

  风铃声代替了机器轰鸣,映着绿树与大海倒影的落地窗代替了车间大门,棉麻布艺沙发、白色纱幔笼罩的木床等代替了冰冷的机器……有人说,新建筑的诞生是以拆掉历史为代价的,其实并不都是这样。周慧梓站在草坪上,环视着周围的建筑说:“这里原是港口的一个机械维修队,随着西港区煤炭业务退出,在保护原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进行特色改造。原来的仓库、锅炉房、维修车间有了新的身份,每个建筑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建筑虽然不是开埠历史建筑,但呈现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的历史层次,是当代秦皇岛人因港建城群体记忆中最直接鲜活的部分。”

  或许,一座建筑更能见证一个城市的变迁。它不仅仅是建筑,亦是文明和文化的见证和传承。

5月11日,游客在秦皇岛港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拍照留念。 河北日报记者肖煜摄5月11日,游客在秦皇岛港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拍照留念。 河北日报记者肖煜摄

  推开“叙缘”咖啡厅的大门,当年码头锅炉房的痕迹清晰可见。斑驳的红砖墙、乌黑的钢架、用老枕木搭建的吧台……钢琴曲轻柔舒缓,浓郁的咖啡香气弥漫在充满历史感的空间,既不乏工业氛围,又充满海港的时尚气息。

  与“叙缘”相邻的是婚礼宴会厅“宴乐”,由电工维修车间改造而成。支撑甜品台的是老式装船机上的溜桶,吊灯仿若船锚,壁灯犹如滑轮。

5月11日,秦皇岛港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中由电工维修车间改造的宴会厅。 河北日报记者肖煜摄5月11日,秦皇岛港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中由电工维修车间改造的宴会厅。 河北日报记者肖煜摄

  “影像,是爱情的标本,更是时间承载的情书。”从6米高空一泻而下的串灯勾勒出唯美浪漫的氛围,黑色金属楼梯与白色夹层形成对比。室内的天车轨道,保留了20世纪70年代工业建筑的时代印记。红砖墙上残缺的老黑板,记录着1977年工人师傅工时、工分和出勤情况。原来的机械维修车间现在叫“霓裳”,成为婚纱展示厅及婚纱摄影棚。

  打开两扇木条大门,蓦然变幻了时空。身着黑色西装和白色婚纱的一对新人正在拍摄婚纱照。曾经的仓库华丽转身为新婚典礼礼堂——“正礼”。木质屋顶和横梁间穿插着纱幔,金属吊灯星星点点散发着复古气息,鲜花和写满爱情宣言的书籍铺满整个背景墙。木质长条凳利用港区枕木定制,链条、齿轮成为烛台等装饰品。白色纱帘轻挽于窗户两侧,框选出窗外的海景。粉色的花材、朦胧的灯光,柔化了工业建筑的冰冷。新郎郭先生说:“我们是秦皇岛本地人,选择在这里拍婚纱照,是因为这些建筑实现了工业历史记忆与城市烂漫生活之间的转换。它们既留有老一辈的工作印记,又见证了当下的幸福生活。我们也见证了老厂房‘凤凰涅槃’,特别有意义。”

5月11日,游客在秦皇岛港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拍照留念。 河北日报记者肖煜摄5月11日,游客在秦皇岛港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拍照留念。 河北日报记者肖煜摄

  “中国邮政,开埠地邮局。”来自长春的范宏建看着矗立在铁路旁的灰白色小楼,好奇地推门而入。墙壁上彩绘的火车头冒着烟,仿佛要冲出来。“欢迎光临。”工作人员思雨热情地介绍,这里原为铁路信号候工楼,现在是邮局。游客可以挑选喜欢的明信片寄给亲朋好友,让更多人了解秦皇岛的历史和现在。明信片大部分以水彩画的形式,描绘开埠地过去和现在的景象。范宏建翻看着手中的明信片说:“怀旧与时尚碰撞,工业美学与潮流文化叠加,这里不仅能欣赏美景,还能感受历史,真是不虚此行。”

  秦皇岛港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保存了从大码头开始开埠建港以及为港口服务的功能片区,是历史真实信息的载体,见证了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加强保护利用这些珍贵遗产,对传承中国工业精神,弘扬优秀工业文化有着积极作用。河北港口集团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旅游事业部部长周航介绍,目前,景区正在按照国家标准,加快完善服务设施,以“良港+美景”赋能港口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让“工业+文旅”旅游新场景、滨海新景观更具魅力。 (河北日报记者 肖煜 张辉)

秦皇岛市河北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